苏州博物馆举办“天下惟宁——汉代文明的四张面孔”特展 立江南 观古今 望世界 盼永宁

发布:2022-06-29 22:28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帝国。从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至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王朝通过改制、战争与革新,巩固了中央集权,华夏子民也逐渐形成对国家、民族与文化的认同。这四百余年里的激荡变化与多元融合,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年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社会形态和艺术文化。
苏州博物馆举办的“天下惟宁——汉代文明的四张面孔”特展,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系列展的首展,于2022年6月17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正式开幕,展览为期三月,至2022年9月11日结束。此次展览的展品多来自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从满城到土山,从塞北到江南,当汉代的思想与制度经典成为基因在国人的血液里传递,这些长眠地下两千余年的隐佚之物恰使经典时代的不朽价值得以析出,彰显于前。其中既有对政治体制、兴亡盛衰的概览,也有对疆域扩张、兵戈相接的管窥;既有纷纭繁杂的乐舞百戏,也有兼容并包的信仰行为。通过展示一件文物,讲述汉王朝的一个故事,还原汉代社会的一个细节,以期探讨文明兴衰的一个问题。
本次展览集中展出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山东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连云港市博物馆、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及苏州博物馆等十一家文博机构、共计228件/组文物,其中一级品47件,囊括青铜器、玉石器、金银器、陶瓷器、漆木器等各个门类。展出的每一件汉代文物,均可重现与汉王朝相关的一个故事。
内容上,此次展览以“面孔”作为各单元的阐释核心,分别展示了宫廷内诸侯甘食美服、沙场上将士执锐披坚、市井间百姓作巧成器、神仙世界里海兽山灵栖居的汉代社会生活图景。展览在形式设计中呈现了汉代艺术的诸多经典元素。展厅以汉代人崇尚的黑、黄、红作为基础色调,穿插了来自汉代画像石、铜镜、漆器中的母题纹饰作为底纹,又巧借插座屏风、吸收黄肠题凑结构要素,重塑展示空间。
同时,展览从“汉承秦制”开始,又铺设了汉朝在对秦朝制度扬弃的基础上,安内攘外、树威立信,从而使各阶层最终达成“天下惟宁”一致诉求的叙事线条。然无论是《史记·太史公自序》里的“天下惟宁,改制易俗”,还是新莽铜镜上的“中国大宁,子孙益昌”,家国安宁始终是汉人最极致的精神追索。汉代之所以得天统,也倚“承敝易变,使人不倦”之功。本次展览作为苏州博物馆“古代文明系列展”首展,既为立江南,观古今,也是望世界,盼永宁。
适逢大英博物馆“罗马:城市与帝国”特展正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展出,且同时于9月落幕,因此,展览在还原汉代社会细节的过程中,尝试比较东西方帝国兴衰的异同,作一次跨越地域的对话。汉朝与罗马帝国时间相近,有着诸多共同的时代特征,甚至史籍中也留有二者的交流印记。然与罗马皇帝不同,汉代帝王不热衷于将自己的面孔昭示天下,因而看不到带有他们头像的钱币横越山海,也不见伟岸的等身雕像肃立庙堂。但这并不影响汉代皇帝权威的建立,也无碍汉代物质文化、图像艺术在世界历史中傲屹千年。汉代艺术往往只凭一张模糊面容,即可还原呈现一个场景,达成具象化的社会生活描绘和宏大的历史叙事诉求。
 刘彬彬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