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博·平江”大思政融合实践活动 一次思政教育的“创新之旅”
发布:2025-04-30 06:00 来源:长三角时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弘扬五四精神,迎接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近日,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联合苏州博物馆共同开展 “苏博·平江” 大思政融合实践活动。活动以 “吴韵薪传 思政铸魂” 为主题,聚焦古城保护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双方单位的党团员代表及姑苏区教育团工委领导齐聚苏州博物馆,通过参观研讨、思想碰撞,共同探索姑苏文化浸润下的思政育人新路径。
触摸历史脉络,感悟吴韵魅力
活动伊始,全体人员在苏州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特展 “吴国的北方朋友”。青铜重器、玉器珍玩等文物珍品生动展现了吴国与中原文明的交流史,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吴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开放包容特质。
共商保护路径,擘画古城新篇
在随后的沙龙中,来自苏州博物馆与平江教育集团的党团员代表围绕 “古城保护青年何为”的主题,以多元视角展开深度交流。
苏州博物馆团支部季婧瑶书记认为,古城保护不仅是建筑维护,更是文化传承,青年是古城保护的学习者、践行者、倡导者。
苏州博物馆志愿服务党支部贾上先生认为,可从地方志了解古城布局,借古籍助力古城保护。
深耕教育实践,传承吴韵匠心
平江教育集团的青年教师们聚焦育人实践,介绍了将古城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的探索。
平江实验学校陈铭洲老师尝试寻找古城与童年的交汇点。古城保护,不应只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孩子们亲身参与、用心感受的实践。我们守护的,不仅是那历经八百年风雨的街巷,更是《平江图》里蕴含的东方智慧,是深巷中那充满烟火气的叫卖声,是评弹里流淌的江南情韵。青年之责,教育为先。当孩子们能用吴侬软语深情吟诵“君到姑苏见”,当他们在研学中为古宅修复提出新奇的想法,古城文脉便在新旧交融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就像苏州博物馆里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文物,它们虽带着时光的痕迹,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青年教师,更应肩负起创新的使命:为古城保护注入青春的创意。
平润实验小学校浦梦佳老师认为,古城保护不是简单的物理存续,而是通过青年创造力的激活,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完成精神重生。当每个青年都成为流动的文化基因,姑苏古城便永远年轻。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打开方式——让文化传承成为青春的自然选择,让价值引领化作生命的自觉追求。
大儒实验小学校计依纯老师谈到,贝聿铭先生设计苏博时说:“用一座博物馆的转身,见证一座城的千年。”作为青年教师,亦要用教育的创新转身,赓续姑苏的千年文脉。以文化为纽带,在古城保护的答卷上,写下属于青年教师的担当——让历史活在当下,让文脉流向未来!
最后,姑苏区教育团工委侯敬奇书记肯定了活动的创新性与实效性。她强调古城保护需坚持知行合一,馆校融合推动古城焕新。
从文物展览到思政课堂,从历史传承到青年担当,这场融合文化体验与思想交锋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古城保护的 “青年之思”,更是一次思政教育的 “创新之旅”。未来,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与苏州博物馆将继续以大思政课为纽带,推动文物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为古城保护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