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文化习俗 “对对碰”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补充历法,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候(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时候、气候、物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古人将其编为诗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是苏州市崇道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为了进一步挖掘学校的特色教育内涵,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激情,激发学生对节气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的兴趣,学校的全体综研兼职教师参加了“东中市实验小学”教师发展共同体“节气时令习俗对对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线上展示活动。
活动中,东中市共同体的三个学校都提供了各自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教师们通过认真观看和学习,写下了自己的教研心得,收获颇丰。
周薇:
这次学习让我在教育教学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收货。培训为我们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和生活百科知识,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综合研究学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生涯的延续,和成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决心。
杨正铃:
“二十四节气”古代主要是用来指导农事,通过“二十四节气”,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对自然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中的很多物候概念已经成为一种常识,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对自然观察的能力,通过这套体系大众可以学到一些物候学方面的知识。
吴冰:
今天参加了“东中市实验小学”教师发展共同体“节气时令习俗对对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线上展示活动,深有感触。这节课围绕着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了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节目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帮助学生增强了中国节日文化理念,教师用简洁的文字语言,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学生自己参与活动,切身体会学习节气和节日拉近知识和生活。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
钱蕾:
今天参加了“东中市实验小学”教师发展共同体“节气时令习俗对对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线上展示活动,感触颇深。通过学习崇道小学校展示的《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学士中心小学校展示的《闹元宵》以及东中市实小展示的《二十四节气的汇总小结》,我觉得各综研小组都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相关图片、实物、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节气时令和民俗民情。学生们能通过观赏、阅读、记录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综研活动。
浦忆:
今天学习了“东中市实验小学”教师发展共同体“节气时令习俗对对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线上展示活动,有崇道小学校展示的“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有学士中心小学校展示的“闹元宵”,还有东中市实小展示的“二十四节气的汇总小结”。我觉得收获良多,综研活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简洁的文字语言,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学生自己参与活动,切身体会学习节气和节日拉近知识和生活。
李赟:
今天参加了“东中市实验小学"教师发展共同体"节气时令俗对对碰"综合实践展示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知道元宵节人们都做些什么。通过猜谜语能让学:加深对元宵节的了解。用彩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汤圆,能感受到元宵节做汤圆的乐趣。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感兴趣,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了解。
彭志芬: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让学生体验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学士的综合实践老师开展了欢欢喜喜闹元宵的教学课,感触颇深。学生在猜灯谜、闹元宵的活动中感受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启迪了思维、陶冶了情操、开发了智力、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
虽然他们综研学科都是兼职教师,但是老师们在负责主教科目的任务之外,都能认真参加本次教研活动,认真学习、认真思考,为指导学生更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努力。朱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