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未有期

发布:2024-07-14 08:50    来源:长三角时讯
父亲走后的第四天夜里,母亲因为接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忧伤过度倒下了。我们手忙脚乱地将她送到医院,医生检测了她的血压升到了两百多,这已经是一个极危险的数字了。
那几天我们用轮椅推着她上下跑着去做检查,舅舅和医生说明了家里情况,医院强行用药水压制,方能让她睡会儿。尽管如此,半梦半醒里还是会抱着枕头哭到肝肠寸断。醒时的大多数时候,不是在愣神就是在叹息父亲的突然离世。说来说去也无非就是那几句,“怎么就没有了?”“怎么就这么突然走了?”“怎么晚上好好的一个人就这么平白走了呢?”…叹息声不断,哀叹声不绝。我们一遍一遍地告诉她,父亲的突然离去是他生的这个病不好,不要去想其他的了,当下时候要为着以后打算,家里日后还是要指着你撑起来的...阿姨说现在这个情况住在医院对你妈妈她来说未必是坏事,毕竟坐在家里睹物思人,是最最让人窒息的。
在他们这辈里,父亲与母亲是人人羡慕的青梅竹马。二人自小是玩伴,大些了由着长辈做主定下了亲事。母亲曾说,那时候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将一辈子搭进来了。
父亲为人勤劳,人缘极好,老小都喜欢。对上的老一辈家里需要帮忙,他从不吝惜气力去帮忙。对下的小一辈,总是一视同仁的关怀。印象里,母亲做饭,他帮着择菜、洗菜、洗碗。小时候只要他回来了,我连碗都不用洗,他从未厉声苛责过我,我是这群女孩里最自在的了。小侄女说爷爷在家多好啊,白天帮我赶苍蝇,晚上帮我拍蚊子。发小哽咽地说,自小来我们家玩到夜深,父亲不放心她一个小孩回去,总会跟着送到家门口。后来,出了社会,每每回来找我们玩到很晚,尽管她推说不用送,父亲也会默不作声打着电筒站在那里给她照亮长长的回家路...
少时,家中清寒,他与母亲只会种田种地。再后来,小舅舅带着他外出做工。那些走南闯北讨生活的日子,曾经被隔壁的三爷打趣成做的活都跑遍了半个中国……我不知道他那时在外是怎么样的艰苦,印象里自此以后和弟弟买早餐的日子就多了起来,每每外出回来,他总会从包里掏出好多好多的硬币,现在想来他究竟是怎样的省吃俭用才将这些留给我们……
父亲爱书,我懂得的历史和老皇历都源自他。他送我的第一本书是《滴水藏海》,里面的哲理故事到现在我都能默读出来。他告诉我五胡乱华时期的易子而食,靖康之变时金人将两代皇帝掳去做奴隶,隋杨广下江南绝对不只是看琼花……年少时的武侠情结,也是从他给我带回的残破书章里汲取来的。他说《萍踪侠影》里的主角张丹枫有瑜亮之材,一生谋划的瓦迟国右相张宗周,一朝梦醒后幡然醒悟碰死在雁门关外云靖镌刻的石壁下,澹台灭明在主公身死后与张凤府的对决一战最是精彩……
做活虽然辛苦,他却乐此喜爱空闲时去当地的周边走一走,看看当地特色,和周遭人聊聊地方趣事。记得他说过有一年在东北做事,大雪封门,大家都缩在开着地暖的旅馆里睡懒觉。他在楼下散步时听人说长白山上的野核桃这个时候最好找了,当即吆了一群人上山,结果连片叶子都不曾寻到,几个人冻得瑟瑟发抖地回来……
他从不多语,跟我们说的话却句句哲言。他说见字如见人,有一手拿得出手的字比人更加分。说千古名作多在于游历和实践的感悟,关于郑板桥画的竹,他分析那是人家为了画好形态和神韵,自己在院里种了一方,天天日日地去看去钻才有那样的成就。
小时候最自豪父亲做的兔子灯了,小伙伴的爸爸都不会,就我的爸爸会,他们可羡慕我了。那种竹制的骨架,外面蒙上一层薄薄的白色油纸,里面插一根蜡烛,点上眼睛,再拴上一根绳,就可以拖着到处跑了...给母亲做的摘柿子神器,给弟弟做的弹弓...
他细心周到,漂泊在外的那些年,吃猫饭睡狗窝,从来都是舍不得我们。做活到青岛带回了各样的贝壳,说海水昏黄,不是电视上看到的湛蓝色。去苏州带回各种苏式的茶点果子,说大了一定要去看看有名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东北带回来的人参,嘴里念着“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鹿茸角”那里是有名的黑土地。那把我珍藏了许多年的黄油纸伞,舅舅说那是他来回踱了许多次后方才舍得买下的。他说西湖断桥边,白娘子与许仙的因缘纠葛,有机会要去看看雷峰塔...
一转眼,时光匆匆,他还未老,却先去了。
皓月高悬,清风瑟瑟,他永远沉睡在了那一夜,母亲撕心裂肺到歇斯底里也未曾将他唤起,弟弟伤心到几度晕厥,我伏在他身边,一如儿时那样执着他的衣角喊了他许久许久... 
所爱隔山海,
山海未有期。
明我长相忆,
此事意难平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