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广德五题

发布:2025-02-28 20:04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 / 凹凸
广泛的仁义道德
高铁就是高速,踏上游龙般的动车去广德,感觉上车还没坐一会儿,那熟悉的中英文报站名广播就响了,哦,目的地已经到。
与以往来广德不一样,这次是因为突然想起了我的一个年长的邻居,曾是广德的教育总管?还是去年过门的儿媳妇就是广德的桃州人?反正,一踏上这片宣城东向发展、联接沪苏浙的桥头堡,顿时有了一种特别亲切温暖、倍感蓬勃朝气的心情。
与此同时,一路上活动微信群里主办方热情、周到、贴心地提示和问候,如春风沐浴。这些,综合在一起,如一股溪流,潺潺进入我的心底。
有时候,感觉语言是多余的。突然,因为结合“广德”这个名称,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这样一句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话:广德,即是广泛的仁义道德。
难忘的云梦溪谷
走出县城的汽车在初冬多彩的乡间奔驰,窗外的景色虽然总是匆匆而过,但抬眼眺望,深秋的浪漫仍在这片大地上弥漫。银杏满树金黄、枫树如火灿烂,只有满山岗的竹海还是那么翠绿。
抵达一个叫云梦溪谷的康养山庄,我惊叹谁的慧眼识珠。一个四处环山的低谷,东南西北地建筑休闲的寓所或是别墅,还有结合自然地形地貌恰到好处而建的高台、凉亭、小道、池塘。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和谐美观,这是云梦溪谷建筑的和非建筑的实体给我感性的认识。其实,这里还有广德人服务第一的热情在滚滚地流淌。
美酒四溢的晚宴上,这里地道的土菜喷香。因为共同的爱好,有多少话说不完。席散不愿入室休息,看皎洁的月光,另一种诗情画意在心头涌起。
今晚之后,我怎能不记住你:在一片有溪的山谷中,那里有云也有我们的梦。
高高的英烈山
绿水青山埋慧骨,苍松翠柏护忠魂。
还没到山下,一个曾经震惊世人的悲壮事故,便如满溢的思绪笼罩了我的心头。与所有凭吊者一样,我默默地站在人流里,静静地聆听讲述者关于飞机失事、关于英才牺牲、关于中国预警机滞后二十年发展的痛心故事。我,止不住了,眼里饱含了泪水,疼啊,为那些牺牲的军人和科研者;悲啊,为那种不该发生的奇异事故。
据说,这些英烈中,有的亲人还等着他回家过生日;有的孩子还等着他回去一家同旅游;有的未婚妻还等着他回去成婚配;有的老人还等着他回家看病去疼痛……希望成了失望,失望成了无限的悲伤。那些年轻的生命,因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永远地长眠在柏垫这片竹海山林里了。
英烈的墓地,在高高的山岗顶端。据说连衣冠冢都算不上,应该是象征意义上的烈士陵。上山的台阶特别陡峭,我发誓一定要上去凭吊。一步,一步,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仿佛每多走一步、每多上一个台阶,就是表达我对英烈多一份的怀念和多一份的崇敬。
山风拂面,谷溪充耳,一切犹如在诉说这里的悲壮和痛心,并警醒着我们时刻不忘那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故。
红枫林即红枫屏
这是怎样的一个山谷,在冬日下午的阳光里,闪着温暖的光,吸引着本地或外地的游人。
我不是一个追逐时尚的人,如果不是一次采风活动,任凭是什么媒体,炒作再厉害、再火红的风景我也懒得去“搭理”。
可来到这里——一个刚刚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网红打卡点,我被一座山谷惊艳着不能自拔。与其说是山谷,还不如说它就是一座山,是那种属于巍峨挺拔的山峰。不,是属于那种看不见山峰的山脉,确切地说那是一个屏风似的山,高高地立在你的面前,只是它的色彩是那样的金黄,甚至透着火红,与四周的山色和景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哦,这片茫茫的红枫林,就是一块顶天立地的红枫屏。
站在这样的山峰前,我就是一个画家,心中的油画已经在一笔笔成型,暖色调,暖人心;站在这样的山峰前,我仿佛已经成为画中人,并逐渐融入其中;站在这样的山峰前,我就是一个诗人,虽然我不会再说“停车坐爱枫林晚”,但我一定会说“如火霜叶,怒放心花,醉了晚霞……”
站在如此的红枫屏前,我是醉了,虽然我看不到自己的脸,但我敢肯定,那是红的,红红的。一排排看山游人的脸,是被红枫屏感染了,或是反照了,也成了一块块红枫屏。
心中的卢湖
早在几年前的一次广德之行,我便想看看卢湖。因为在我的想象中卢湖一定很美,有芦苇丛生,有水鸟啼声,有碧波荡漾,有鱼虾欢蹦乱跳……可是,因为参观的景点过多耽搁时间而没能成行,让我心留一个念想。
这次一定要去看看卢湖。卢湖在哪?卢湖多大?卢湖有多美?卢湖四周又是一番何样的风光?带着这些问题,我拨弄着股掌求知。
原来,卢湖地处天目山余脉,东有竹林幽深的甘溪沟,南是泥桥头的“天下第一冲”,西乃峰峦挺拔的笄山。说范仲淹宦迹广德时,曾赋诗《石溪瀑布》一首刻于石碑:“迥与泉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尤直在,到海得清无?势斗蛟龙恶,风吹雨雹粗。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而卢湖风景区,有水面8000余亩的自然山水生态旅游观光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卢村水库,是广德境内的最大人工湖泊,水库四周山峦起伏,竹海万亩,犹如一颗晶莹的明珠,镶嵌在茫茫绿海之中。
百闻不如一见,一定要去看看卢湖。可结果呢,在第二天的行程中,由于其他的原因,被主办方的六个字:“路太远,下次看”给否定了。唉,卢湖啊,心中的天池,何时能一睹您的庐山真面貌?
作者简介:凹凸,男,本名吴生荣,安徽宣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宣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散文委员会主任。有作品在《清明》《散文选刊》《神州文学》《中华文学》《作家天地》《翠苑》《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曾出版散文集《忘情山水》和诗集《孤雁从我头顶飞过》等。有作品获安徽省作协“金穗奖”二等奖、第三届“羡林杯”生态散文赛一等奖,散文集《岁月心旅》获“中国散文年会奖”等。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