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人生是360度 而我做到366度 荆棘履程 冠军人生

发布:2021-11-16 22:05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曹宁宁,2012年伦敦残奥会男子TT5级团体冠军,2016年里约残奥会5级单打乒乓球冠军,2021年东京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C4-5级冠军(团体),同时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来了。

周影, 2008年北京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F4级冠军,2021年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4级决赛及乒乓球女子团体(WT4-5)双料冠军,同时也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来了。

谷晓丹,2021年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4级铜牌获得者,2021年10月28日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乒乓球TT4女子双打金牌获得者。她来了。

他们是冠军,他们来了!11月2日,周影、曹宁宁、谷晓丹三位来自苏州的残奥会及残运会冠军,在他们的主教练、中国残奥兵乓球队功勋教练衡新的带领下,来到三六六集团,与集团员工及线上“粉丝”们分享他们的故事。三六六集团董事长周扬海、总经理王旋、副总经理崔丽萍及部分员工接待了冠军团队。

此前,在运动员们备战残奥期间,受三六六集团的委托,苏州市残联理事长张正龙、副理事长耿新芳就带着他们的爱心专程赴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慰问了曹宁宁、周影和谷晓丹,鼓励他们调整好竞技状态,发扬勇于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刻苦训练,在东京残奥会中勇创佳绩,为国争光,为苏州争光。

此番载誉归来,冠军团队莅临三六六集团,除了对爱心企业的慷慨相助表示感谢,也是为了分享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国争光的情怀,大家相互激励,继续在各自领域努力奋斗,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们的内心充满阳光。衡新自豪地赞美起自己的弟子们。“他们虽然是坐在轮椅上打乒乓球,但参加各种规模的大赛不比健全人少,残奥会、亚残运会以及专为残疾人举办的各种国内国际比赛应有尽有,跟健全人的机会一样多。无论你跟哪位残乒选手交谈,你都会发现他们的内心很阳光,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劲头。”

作为教练,衡新告诉大家: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会成功,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他说,三位运动员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靠的就是坚持与努力,在基础训练结束后,他们每天还会继续加训。也正是这份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让他们在残奥会上斩获各类奖牌。

“乒乓球不仅使我们身心得到了锻炼和康复,而且还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目标,感觉有奔头了。感谢这项运动,为我插上了隐形的翅膀!”在训练中,曹宁宁和伙伴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将打球视同生命,不断从学校打到市里,再到省队、国家队。走出国门的曹宁宁让国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出色表现也多次为他赢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曹宁宁激励大家说:“无论我们想要什么结果,先努力吧!当你用尽全力后,你想要的结果自然就会出现。”

“如果我们普通人的人生是360度,那么你们至少是做到了366度。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超限度的人生,在充满荆棘的路上,走成人生的冠军!”周扬海满怀激情地说,他的发言把“冠军”和“三六六”两个词巧妙对联系到一起去了。

在运动员们分享结束后,观看直播“小伙伴们”纷纷问出了自己心中的问题。“在参加大型比赛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缓解紧张的呢?”“这么多年,你们都是依靠什么坚持下来的呢?”

针对这些提问,衡新教练和运动员们都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衡新教练、曹宁宁、周影、谷晓丹、周扬海等共同启动了三六六集团的“暖冬行动”,一起在这个冬天为更多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

 

作为运动员,他视打乒乓球为生命

 

曹宁宁出生于1987年11月,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重度肢残,必须在轮椅上度过余生。2000年5月,年仅13岁的他得知以轮椅代步的孩子同样可以成为一名运动员,于是立刻报名参加乒乓球训练。

作为运动员,曹宁宁将打乒乓球视为生命,也因为这份热爱,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2002年至今,他先后参加了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并蝉联TT5级别单打冠军。2003年10月,曹宁宁进入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先后获得2012年伦敦残奥会乒乓球TT5级单打亚军、团体冠军以及2016年里约残奥会乒乓球TT5级单打冠军,也曾取得2010年广州亚残会、2018年雅加达亚残会单打冠军和2014年仁川亚残运会团体冠军等荣誉。

此外,曹宁宁还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此次东京残奥会,他参加了男子5级单打和4-5级团体两个项目,并且“例不虚发”,获得一金一银的优异成绩。

作为34岁的老将,曹宁宁虽然因重度肢残终日与轮椅相伴,但却非常乐观开朗。

他的第一位“贵人”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励建安——江苏省最早的残疾人运动医学分级师。励建安告诉这群以轮椅代步的孩子:肢体残障也可以当运动员、打乒乓球,一批孩子在那时与乒乓球结缘,从此踏上运动康复的道路。

而衡新教练则是他的另一位“贵人”。乒乓球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最初偶遇曹宁宁到他成为一名优秀残乒运动员,衡新娓娓道来,“像曹宁宁这些残疾孩子在没有打乒乓球的时候,由于条件差,很多人连轮椅都没有,是在地上‘爬’的,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他们都是‘仰视’人家。乒乓球改变了这一切,改变了他们的体能,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他们现在坐在轮椅上,无论从心态上还是视野上,好多健全的孩子都赶不上他们。”

曹宁宁说,“那时,整个人生活在强烈的自卑当中,很多时候不愿意面对生人,尽量‘封闭’自己。上小学时感受还不那么强烈,因为是义务教育,但是到了中学以后越发感到自卑,不知道人生的出路在哪里。乒乓给了我一切。”曹宁宁说,“从我现在自身感觉来说,我不比任何人差,反而有些同龄人比我差得很多。面对社会也好,面对公众也好,我的自信心好很多。”

乒乓球运动是要与对手轮番进行多场次较量,才能决出胜负的项目,本身已很累人,而无法行走的重残孩子需要全程坐在轮椅上,一边操控轮椅,一边接发、推挡、扣杀,难度更是常人难以想象。训练时,曹宁宁常常为接一个球,连人带轮椅翻倒在地。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我也要拿残奥会冠军”的信念就此在他心中扎根。训练无论严寒酷暑照常进行。冬天腿上因为血液不循环会生冻疮,夏天轮椅上又积着汗水。这些他习以为常。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他进入江苏省残疾人乒乓球队,一年后入选国家队,并于当年10月代表中国参加在上海举行的远南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TT4级团体季军,这是他的第一块国际比赛奖牌。

往后的,似乎就是一位各项赛事拿牌拿到手软、“赢麻了”的成功运动员的热血励志故事了。但其实完全不是。成功从来不是老天爷的赏赐,而是自己比别人更努力。从2009年年中到2010年年中,整整一年时间,曹宁宁陷入了遇强不弱、遇弱不强的怪圈,比赛成绩非常不稳定。“现在回头看,就是比赛经验欠缺导致的必然过程,可当时觉得特别困难。有想放弃的念头,但又告诉自己必须咬牙挺过去。所以,那段时期除了训练课,闲下来就把球彻底放在一边,不去想,也不和别人谈,一谈起来就觉着特烦。”

好在2010年广州亚残会的男子单打金牌及时驱赶了阴霾。从那以后,他又一鼓作气连续取得5场国际赛事的男单冠军,世界排名从20多位上升到第1位,顺利拿到了2012年伦敦残奥会入场券。再到2016年里约残奥会,经过六轮激战,他终于问鼎男子TT5级单打桂冠。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他忍不住失声痛哭,以宣泄心中的压力。

曹宁宁帅气阳光的外貌和幽默风趣的性格,在不经意间吸引了韩国一位肢残乒乓球运动员的目光。2006年,他和韩国轮椅乒乓球运动员文盛慧在马来西亚的一次比赛上相识,经过几年交往后,于2013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如今,他们拥有了三个可爱的孩子。

 

她从“希望之家”走出,四届残奥从未空手而归

 

1988年出生的周影刚满6个月便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9岁那年,她被父亲送到了一家名叫“希望之家”的轮椅乒乓球俱乐部训练。俱乐部的一位教练发现了周影的天赋,收下了这位弟子。

12岁的周影开始跟随如今的国家队教练衡新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15岁时,她进入江苏省残疾人乒乓球队,一年不到,又进了国家队。看着队友拿回2004年残奥会金牌,她既羡慕又狠下决心:要当冠军。

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她获得了女子乒乓球TT4级单打、TT4-5级团体冠军。4年后的伦敦残奥会上,周影蝉联了单打和团体冠军。2016年里约残奥会,她又赢得了女子乒乓球TT4-5级团体冠军。

2015年时,周影说过,国内外对手的冲劲很大,她的下一个目标是争取能再参加两届残奥会,并成为世界头号选手。

此次东京残奥会和全国残运会,她都有两块金牌入账,可谓双料的双料冠军。

作为连续四届残奥会冠军,周影的心法就是“归零”,每一次比赛结束,都是人生的一次“归零”,过去的无论是荣耀,是失败,都要和它说再见,重新来过。来东京参赛前,这个父亲周生斗嘴里“要强的丫头”像一个新运动员一样,经过了约15个月的完整集训阶段,即使过年也没有回家,没有一天间断训练。集训期间,除了上午、下午的正常训练,周影每晚还要对自己额外加练一个多小时。

“受到肩伤的影响这几年状态不怎么好,推迟这一年对自己的调整和恢复是有利的。”去年的集训期间,伤病一直困扰着周影。“训练量上不去,就无法抗衡同级别的对手。”周影说,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她们只能靠队内的比赛保持竞技状态,队内的比赛输了后,她心里很不舒服。直到今年过年后,周影的伤病恢复状况比较理想,“我就慢慢地加训练强度,竞技状态恢复了,自信心也找回来了,这一状态也保持到了比赛中。”

伸出左手,周影的掌心间4个老茧清晰可见。轮椅乒乓球运动员需要一手持球拍,一手控制轮椅,从2000年开始练球,这4个老茧就“随身相伴”,磨掉了长出来,再磨掉,再长出来。“更难受的是冻疮。”周影回忆道,“我们都是肢体残疾,一到冬天,由于腿上的血液不流通,当时训练场地又没有暖气,腿上就会生冻疮。每次训练完脱衣服时,衣服总是粘在冻疮上。”但她从来不喊苦,也不说累。周影的要强伴随着她的训练生涯,也成就了她的冠军。

目前,周影是常熟一家铝制品企业的员工,多年来先后荣获北京残奥会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她首次参加残奥会就有收获,被誉为未来之星

 

谷晓丹是一位常熟女孩,1999年4月出生于常熟市董浜镇,4岁时因一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圆了求学梦。根据她的兴趣和特长,学校请来专职教练,让其接受较为系统专业的乒乓球训练。

2012年,在苏州市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谷晓丹一举夺得女子乒乓球下肢组第一名。同一年,她进入江苏省残疾人乒乓球队。省队训练是枯燥的。每天6个多小时的训练时间,一个发球动作就要练很久。六七百个球堆得和小山一样,谷晓丹打完一盆接着打第二盆。

长期高强度的训练给她带来了伤痛。练球时反复曲臂、挥臂,给她留下了右手臂轻微网球肘等“印记”。如今谷晓丹的手掌上满是厚厚的老茧,她却笑着说:“这是我勇敢冲锋的铠甲。”

荆棘路上,咬牙前行,谷晓丹书写了不一样的辉煌。

2017年11月,谷晓丹以未输一场的成绩获得了西班牙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迄今为止,她已在国内外各项赛事中取得了多块金牌,曾先后获得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女子乒乓球TT4级单打金牌,国际乒联残疾人乒乓球公开赛斯洛文尼亚站女子TT4级比赛双打和团体金牌,世界排名达到过第五名。此外,她还获得了苏州市“十佳残疾人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谷晓丹的成长。在常熟市残联的关心和帮助下,她的工作得到了落实,并且获得了爱心企业出资购置的价值3.2万元的定制运动轮椅。对此,谷晓丹心怀感激,而尽管是首次亮相残奥会,依然和周影一起被看成是女子4级单打项目的“双保险”,尽管冠军最终被周影获得,但她依然斩获铜牌,并且实现了自己世界排名“涨几位”的目标。

才22岁的她,在未来还有着很长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一位成色十足的“未来之星”。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