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学生四市调研 探教育养老新机

发布:2025-03-14 19:30    来源:长三角时讯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含吟等同学组建的“马行照晚晴”实践队分别前往苏州、无锡、扬州、南京四市,深入调研城市教育养老机制的发展现状,探索教育养老机制的创新。
实践队成员精心设计了关于城区老年人学习需求的问卷调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累计回收有效问卷3070份,覆盖51岁至80岁以上六大年龄层的老年群体,地域范围遍及全国20个省32个城市,确保了数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深入分析,实践队成功绘制出城区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图谱,为后续教育养老机制的优化与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实践队成员还深入政府部门、街道社区、老年大学、老龄协会、社工服务中心等机构,与相关负责人展开面对面交流。在苏州市康复医院,江苏省运动健康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提出了“运动处方”理念,强调多领域协作推动老年健康教育的发展;在无锡市宜兴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科调研了当前教育养老机制存在的协作不足、权责模糊等问题,并分享了整合资源、构建全链条健康促进模式的经验。在扬州市心语驿站社工服务中心,探讨了社会组织在老年教育和养老服务中的角色定位与挑战;在南京市鼓楼区虎踞关社区,工作人员分享了社区在扩大党群服务中心、促进资源下沉与共享方面的计划;南京市栖霞区老年开放大学注重实践课程与特色品牌课程的打造,街道则结合城乡居民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老年教育服务。
基于20多名受访者的深度访谈资料和3000多份问卷统计,实践队遵循“现状解析-矛盾揭示-动力探寻-机制重构”的逻辑脉络,构建了微观主体视角下的教育养老机制动态分析模型。通过深入剖析政府部门、社区、老年大学、老年协会等主体的发展理念,从“公益性供给与市场化运作”、“行政指令与基层创新”等实际情况出发,揭示了教育养老存在的期望错位、认知差异、制度衔接缺失等矛盾症结。实践队表示,将在积极老龄观指引下,重点研究未来教育养老的健康、参与、保障三个方面,为机制的创新与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在“马行照晚晴”实践队成员的调研下,发现苏南各城市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教育养老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教育养老事业的长效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化对教育养老发展长效动力问题的学理探索,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教育养老机制的创新与优化。同时,他们也将关注银发经济的发展趋势,为提升教育养老服务供给质量、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贡献青春力量。
张含吟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