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屋梅海 望衡千余家 梅开证春来

发布:2022-03-14 14:26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山岛,有山名林屋山。据传说,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为第九洞天,一称“左神幽虚之天”,别称“天后别宫”。相传,古时有龙居林屋洞内,故洞体似龙,又称“龙洞”,林屋山亦称龙洞山。唐朝的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宋朝的范成大、李弥大,明朝的王鏊,以及近、现代许多名人都到过此地,并在林屋山上留下众多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深厚人文底蕴的摩崖石刻。

林屋洞景点面积为18公顷,属石灰岩地下厅式溶洞,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故称林屋。洞中路平水静,人行其中,似闲庭信步,抬头仰望,钟乳倒挂,鬼斧神工。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时而狭窄,时而开阔,既幽且深,既曲而折,深幻莫测,扑朔迷离。洞有石室、龙床、银房、石钟、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龙盆、隔凡门、石燕、隐泉、乳泉等石景。

二月的江南,不消说,是尽收眼底的草长莺飞,风和日暖。走出林屋的洞口,暮眺山鸟归巢,渔帆疏影,袅袅炊烟,冉冉升起,为西山著名古十景之一“林屋晚烟”。山顶有“驾浮阁”,高24米,代表着这座山的前世今生。在登上“驾浮阁”的时候,有山风从湖面的方向吹来,站在山顶温润的阳光里,远处,太湖的一顷碧水、浓妆淡抹给江南的春天增添了无限温柔的美。站于斯,放眼一看,到处都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数千亩的梅林香雪如海,这就是林屋梅海。婀娜多姿,楚楚动人的梅花点缀着春光的美。“吹面不寒杨柳风”,风是暖的,扑到人怀里的时候,又捎带着梅花的香,传递着春天的讯息。

苏州环太湖地区是著名的探梅胜地,早春探梅赏梅的习俗流传甚广。太湖西山岛种梅历史悠久,始于汉唐,盛于南宋。千百年来,梅林几度起落,但种植遍及西山,可谓是“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

“林屋梅海”是西山岛上最具代表性的赏梅佳境。以林屋山为中心,环山数千亩梅林连绵不断,面积之大,梅种之多,密度之高,都可谓全国之最,是久享盛誉的江南赏梅胜地,也是中国梅文化活动的中心。园内面积有三百多亩,周围连片梅林,视觉可及千亩。除了大量果梅外,还有绿萼、玉蝶、朱砂红等一共二十几个品种,花开时浩瀚如海。一年一度的太湖梅花节已经成为苏城早春第一大旅游节庆,也是太湖西山岛最具影响力及品牌效应的旅游节庆。

到林屋洞看梅花,最好是到山顶的“驾浮阁”看梅园全景,放眼望去,山下白浪翻滚,凝若积雪,蔚为壮观。但近有近的味道,步入林屋梅海,亲密接触,那姿态万千的梅树遍布山坡,顺着山路向上延伸。山路两侧,多处梅花树已经迫不及待、傲然盛开,更有不少枝头含苞待放。这些梅树并不是挤挤挨挨开得太茂密繁盛的,甚至有点像跟人们躲猫猫似的,这边一棵,那边一棵,但是只要在林屋的山上往下一望,就是参差错落层次分明的,勾勒着一座山的线条。梅花就像云朵一样,在枝头晕染着白色、粉色、红色不同的色调,像打翻了调色板,把山峦熏染成了一幅浓墨淡彩的水粉画。

近和远,是一对矛盾体,但对于游者来说,却是缺一不可、各有曼妙的互补视角。近处,林屋的翠色是衬托梅的底版,远处,太湖的烟波茫茫是留白的回味。

林屋梅海的白梅、粉梅、绿梅已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悄然绽放,在阳光照耀下,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还有几只蜜蜂调皮地在梅花间飞舞,分外动人。一场春天的视觉盛宴徐徐展开。墨色虬枝缠绕,满树梅花,灼灼其华,甜香氤氲。数十万株的上千亩梅林装扮着蜿蜒曲折的道路,梅树掩映之间,坐落着幢幢青瓦白墙的西山民居农家院落。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