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姑苏区三元实小红领巾走进博物馆开启探访随州之旅
发布:2025-08-30 06:40 来源:长三角时讯

蝉鸣渐起,暑意正浓。这个夏天,五(3)中队的红领巾小分队怀揣着对历史的好奇与向往,走进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以“随州——汉东形胜和千年文脉”为主题的沉浸式寻访之旅。当博物馆厚重的大门缓缓推开,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在一件件斑驳的文物中触摸随州的历史肌理,在一个个生动的传说里聆听文明的回响,让千年文脉在少年心中悄然扎根。
初见随州:从地理坐标到文明密码
“同学们,提到随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刚踏入展厅,讲解员便以一个有趣的问题拉开了活动序幕。队员们有的摇头,有的小声猜测,直到展柜中一幅泛黄的古地图映入眼帘——地图上,随州位于江汉平原与中原腹地的交汇之处,被标注为“汉东之国,随为大”。
“随州自古便是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十字路口。”讲解员指着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娓娓道来,“这里东接大别山,西临汉江,北上可通中原,南下直达江汉,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古代文明的‘聚宝盆’。”队员们俯身细看,地图上蜿蜒的线条仿佛变成了奔腾的河流,将不同地域的文化养分输送到随州这片土地。
更令人称奇的是随州与神话传说的深厚联结。“大家听说过‘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吗?”讲解员的话音刚落,就有队员举手回答:“我知道!传说神农氏在随州厉山尝遍百草,教人们耕种。”讲解员笑着点头:“没错,随州不仅是神农故里,更孕育了炎帝文化,这些神话传说背后,是先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
在展厅的互动屏幕上,队员们轻轻一点,便能看到随州从远古到现代的地理变迁动画。看着屏幕上“随”字的演变,队员们感叹道:“原来一个地名里藏着这么多故事!”
文物探秘:青铜器上的动物世界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一个神奇的‘动物王国’,不过这里的‘居民’都藏在青铜器上。”随着讲解员的指引,队员们的目光被展柜中一件精美的青铜器吸引——那是噩侯方尊,器身上雕刻着繁复的纹饰,仔细看去,竟有龙、象、鸟等多种动物形象。
“大家看这个纹饰,”讲解员指向尊腹两侧的象纹,“大象的长鼻卷曲,耳朵张开,四肢粗壮,是不是很生动?”队员们凑近观察,发现象纹周围还环绕着细密的云雷纹,让大象仿佛在云雾中行走。“在商代,象纹多见于南方青铜器,这说明随州当时与南方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讲解员解释道,“而这个双身龙纹更有意思,龙的头部居中,身体向两侧展开,像一对翅膀,古人认为这样的纹饰能沟通天地。”
在牛形铜面具前,队员们停下了脚步。这件面具双眼突出,牛角弯曲,面部刻满了回纹,虽历经千年,依然透着一股威严。“它看起来好神秘,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小队员好奇地问。讲解员笑着说:“这是古人祭祀时使用的礼器。牛在古代是重要的祭品,象征着力量与丰收,用牛形面具祭祀,表达了先民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
展厅的另一侧,陈列着几件带有鸟类纹饰的青铜器。“斑鸠、喜鹊、燕子,这些鸟儿在传统文化里可不一般。”讲解员指着纹饰介绍,“斑鸠代表着长久,古人常用‘鸠杖’赠予老人,寓意长寿;喜鹊象征吉祥,‘喜鹊登枝’就是喜事临门的意思;而燕子春来秋去,被视为‘报春鸟’,代表着生机与希望。”队员们边听边记,在笔记本上画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鸟纹。
最让队员们着迷的,是“随侯之珠”的典故。在多媒体展厅,一段动画重现了这个传说:春秋时期,随侯救治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大蛇痊愈后衔来一颗夜明珠报恩,这便是“随侯之珠”。“它和‘和氏璧’并称‘春秋二宝’呢!”讲解员说,“虽然随侯之珠早已失传,但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告诉我们善良与感恩的力量。”
“原来动物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灵,还是古人表达情感的‘语言’。”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手中的画笔也忙碌起来——有的画下威严的牛面具,有的临摹灵动的象纹,有的则把双身龙纹和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结合,创作属于自己的“青铜面具”。
跨界融合:从历史到自然的奇妙联结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青铜器上动物的眼睛各不相同?”讲解员的问题让队员们再次聚焦文物细节。有的动物眼睛是圆形,有的是竖瞳,还有的刻成了菱形。“这可不是随便画的,里面藏着动物生存的秘密哦!”
为了让队员们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活动特意设置了“动物瞳孔小课堂”。志愿者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图片,展示了猫、羊、蛇等动物的瞳孔:“竖瞳的动物大多是夜行性的,比如猫,竖瞳能像相机光圈一样快速调节,适应光线变化;圆形瞳孔的动物如人类、狗,白天活动更方便;而山羊的横瞳则能让它们看清更广的范围,及时发现天敌。”
“原来古人早就观察到这些细节了!”队员们恍然大悟,“青铜器上的动物眼睛,其实是对自然的真实记录。”在随后的互动游戏中,队员们通过观察瞳孔形状来猜测动物种类,“这个竖瞳一定是蛇!”“横瞳的是马吗?不对,是羊!”展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活动接近尾声时,队员们围坐在一起,玩起了“动物卡牌”游戏。每张卡牌上都印着随州文物中的动物纹饰,背后则标注着对应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我出‘双身龙’,象征沟通天地!”“我用‘喜鹊’,代表吉祥如意!”在游戏中,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千年文脉仿佛也变得触手可及。
文明回响:赓续千年的文化力量
“从先秦的青铜灿烂,到隋朝的国号之源,从宋元的诗词吟咏,到明清的文脉昌盛,随州的故事,就是一部浓缩的华夏文明史。”活动最后,辅导员老师的话让队员们陷入沉思。
队员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收获:“我知道了青铜器上的纹饰不只是好看,还藏着古人的想法。”“随侯之珠的故事让我明白,善良是会有回报的。”“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有趣的历史,以后我要多去博物馆看看。”
走出博物馆,夕阳的余晖洒在队员们胸前的红领巾上,格外鲜艳。这次寻访活动,不仅让队员们了解了随州的历史文化,更让他们感受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生生不息。正如队员们在活动手册上写下的:“历史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温暖的故事;文脉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我们脚下的土地。”
这个夏天,五(3)中队的红领巾小分队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受文明。在随州的千年文脉中,他们看到了华夏文明的多元一体,更懂得了传承与创新的意义。相信这份对历史的热爱与敬畏,将伴随他们成长,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