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双泾社区公益暑托班:让青少年在文化浸润中成长
作为心系青少年成长的社区,北河泾街道双泾社区始终致力于为辖区青少年打造丰富多样的成长平台。2025 年 7 月 15 日,社区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点的 33 名师生共同走进 “阳澄湖 1971 仓坊”,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与农耕文化研学之旅。这是双泾社区精心策划的文化实践活动,旨在让青少年近距离触摸传统技艺,感受农耕智慧,在夏日里收获知识与欢乐。
在非遗传承的浸润方面,深知非遗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此次研学首站便带领同学们探访仓坊内的非遗工坊。在指导老师的细致讲解下,蓝印花布、苏绣、缂丝、蟋蟀盆等传统技艺的奥秘被一一揭开。“蓝印花布” 的天然染料提取、“苏绣” 的栩栩如生、“缂丝”“通经断纬” 的精妙以及蟋蟀盆背后的江南雅趣,都让同学们在经纬交错、针线翻飞中,深刻感悟到非遗匠人的执着与智慧。社区希望通过这样的近距离接触,让青少年从小就种下热爱非遗、传承非遗的种子。
对于农耕文化的传承,走进老粮仓记忆・老物件馆,锈迹斑驳的农具、泛黄的粮票、斑驳的粮仓墙壁,瞬间将大家带回那个 “深挖洞、广积粮” 的年代。同学们通过观看历史影像和实物展示,系统了解了粮食从播种、收割到储存的全过程,更深刻体会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的含义。许多同学在参观后感慨:“原来每一粒米都凝聚着这么多汗水!” 这正是双泾社区希望看到的,让青少年在了解农耕文化的过程中,懂得珍惜粮食,传承农耕智慧。
在研学过程中,双泾社区注重引导同学们知行合一。同学们不仅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更通过互动问答、小组分享等形式,将所见所闻转化为自己的思考。有的同学拍下缂丝工艺的复杂步骤,有的画出心中最美的蓝印花纹,还有的主动向老师提问农耕工具的演变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悄然提升。双泾社区始终认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互动学习能让青少年收获更多成长。
短短半日的研学活动,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阳澄湖 1971 仓坊独特的 “活态” 展示方式,让非遗不再遥远,让农耕文化变得可触可感,而这正是双泾社区选择此处作为研学地点的用心所在。
未来,双泾社区将继续携手更多此类文化阵地,为青少年打造更多寓教于行的成长课堂。社区会始终秉持着为青少年成长负责的态度,不断丰富活动形式,让辖区青少年在多样的文化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成长为有文化、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