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六点半,非遗共传承
在相城经开区北桥街道盛北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传承活动正在火热进行。王文良,这位资深的核雕手艺人,开设了暑期核雕课堂,与社区小朋友们“相约六点半”,共同传承非遗文化,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艺术殿堂的大门。
走进核雕课堂,立刻被现场热烈的气氛所感染。王文良老师手持一枚精心雕刻的核雕作品,正深入浅出地为小朋友们讲解核雕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雕刻技巧。“小朋友们,别看这核雕小小的,里面可藏着大大的乾坤呢。这一刀一刻,都需要耐心和细心。”王老师的话语,如同一颗颗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充满好奇的心田。
课堂上,有几位小朋友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是长期跟着王老师学习核雕的 “小徒弟”,如今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一些简单的雕刻工具。只见他们在教室里穿梭,不时地停下脚步,给那些初次接触核雕的小朋友提供帮助。“你看,这儿要轻轻地打磨,不能太用力,不然就容易刻坏了。” 一位 “小老师” 模样的小朋友认真地对身旁的小伙伴说道。被指导的小朋友则瞪大眼睛,全神贯注地聆听着。
初次接触核雕的小朋友们,虽然手法略显生疏,但热情丝毫不减。他们紧紧握着刻刀,在橄榄核上尝试着雕刻出自己心中的图案。有的小朋友额头沁出了汗珠,却浑然不觉,只是专注于手下的作品;有的小朋友遇到困难,皱起了眉头,但在王老师和“小老师们”的鼓励下,又重新鼓起勇气继续创作。教室里,除了王老师的讲解声,便是刻刀与果核碰撞发出的“沙沙”声,交织成一曲独特的乐章。
对于长期学习核雕的小朋友们来说,这个课堂不仅是他们提升技艺的地方,更是他们传递知识、收获成长的平台。他们在帮助其他小朋友的过程中,自身的技艺得到了巩固,沟通能力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以前我自己学的时候,只想着把自己的作品做好就行。现在能帮助其他同学,感觉特别有成就感。而且在教他们的过程中,我自己对核雕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一位已经学习核雕两年的小朋友开心地说道。
王文良老师表示,开设这个核雕课堂,一方面是希望在暑假期间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远离电子产品;另一方面,更是为了传承核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让他们从小接触核雕、了解核雕,说不定以后就会有更多人愿意投身到非遗传承的事业中来。”
核雕课堂的开设,不仅为社区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时光,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相信在王文良老师以及众多像他一样热爱非遗文化的人的努力下,核雕这一传统技艺将会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代代相传,生生不息。(通讯员:刘璐)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