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青少年科创教育案例 打造项目化学习实施路径 ——WAFC世界青少年创造力培育项目案例开发工作坊在同济大学举行
9月12日,WAFC世界青少年创造力培育项目案例开发工作坊第五站研修活动在同济大学举行。本次活动以趋势、对话、启发、实践、共创、展望六个关键词为主题,围绕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重点讨论如何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做中学项目,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全球青少年科创教育打造项目案例。本次活动由同济大学、世界青少年创造力培育联盟筹备工作组联合主办,活动持续三天时间。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杨进,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教育副局长Cristian Aedo,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张权,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上海友城英国利物浦市副市长Cllr Nick Small,以及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巴基斯坦阿迦汗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和国内研究机构和知名高中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本次研修活动。
杨进希望,通过工作坊的举办探索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项目化教育模式,分学段开始项目化学习,结合学科课程内容和教师培训,打造“项目化学习”项目推荐标准,汇集独具特色的做中学科创教育案例,为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提供资源。
张权在致辞中代表教育部基教司向与会专家表示问候,他表示,世界青少年创造力培育联盟与STEM教育思路异曲同工。他希望,联盟能够与包括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在内的全球教育智慧的重要平台加强合作,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世界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Cristian Aedo则在致辞中强调通过项目化与生活本位学习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协作能力及数字素养。他提出应推动教育从知识灌输转向创新实践,以应对全球化与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杨振峰表示,上海教育一直秉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思想,推动教育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开放与合作。项目化学习,本身也是一项全球协作的事业。他希望,上海可以与各国的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一线教师携手,共同开发项目库、建立评估标准、分享最佳实践,让成功的教育模式能够跨越国界,惠及更多学习者。
周汉民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高教改革三者之间的高度融合角度,进一步阐明了青少年创新力培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
工作坊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同济大学科技中学的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圆桌讨论分享。
上海安亭实验幼儿园、上海世外小学、上戏附属浦东实验中学还开展项目化教学模式交流展示,同时,按照幼儿、小学和初中、高中三个组别开展了精彩的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研讨活动。
世界青少年创造力培育联盟(WAFC)筹备工作组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OECD等国际组织,与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科学院、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诺丁汉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巴基斯坦阿迦汗大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哈里发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外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与微软、施耐德、腾讯、京东方、小米、华大基因等高新技术企业等进行沟通联系,逐步形成共同支持和参与WAFC建设的共识。
一年多来,筹备工作组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四川、广东、河北等地考察100多所幼儿园和中小学,实地调研了解中小学科创教育、项目化教学和创造力培养的做法、经验和挑战,并听取各地教科院、教研机构、考试院的意见和建议,在国内发掘、汇聚参与联盟创建、共同凝聚幼儿园、中小学做中学项目开发的主力团队。
WAFC筹备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研制适应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各学段学生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青少年创造力所需要的项目化学习项目矩阵,建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形成相应的创新教学方法。自2024年11月份以来,已先后在苏州、深圳、成都、北京等地成功举办了四次项目案例开发工作坊,形成了项目框架和项目开发指南,目前已收到超过1000个项目案例的初步方案。
工作坊参加人员相信,第五站活动必将为推进WAFC建设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项目案例开发框架和入选项目推荐标准会更加明确,项目开发团队进一步发展壮大,项目案例资源将进一步丰富。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512-657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