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间的“有机更新”: 姑苏古城如何让历史与未来对话?
发布:2025-07-15 05:53 来源:长三角时讯




当千年古城的青砖黛瓦在时光流转中渐失光彩,是任其沦为岁月的标本,还是强行推倒重来?
当城市发展需要新的空间载体,如何在保护历史文脉的同时,让老建筑迸发当代活力?
当居民期盼更有质感的生活,怎样让更新既留住乡愁,又解决“急难愁盼”的生活难题?
在苏州姑苏古城,一场持续深化的“焕新革命”正在作答这些命题。
盛夏的蝉鸣里,清末民初的陈宅变身为融合黄金文化与非遗技艺的博物馆,清代的德邻堂吴宅成为金融总部,民国风情的金城新村成了年轻人追捧的多元文化街区,老旧小区里新增的充电桩正温暖着寻常日子……
古城亘古,生活向新。从“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凝聚社会合力,到产城融合与文化赋能激活老空间价值,再到聚焦民生需求的精细化改造,姑苏古城的更新从未停留于“物理翻新”,而是以“守护记忆”为根、以“焕新繁华”为要,在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中,探索出一条让文脉可延续、活力可生长、生活可幸福的城市更新路径。
焕新谱新韵
5月16日,位于钮家巷8号的江南首座黄金博物馆正式对外亮相。这座以黄金为主题的博物馆所在地为清末民初建筑陈宅,原主人陈大业曾为三品盐运使,购入凤池园东侧及邻地后建造了“省园”。随着岁月变迁,主建筑与园林均遭湮灭,至1949年前仅存荒芜池塘、土墩及断砖围墙。
而如今的陈宅,便是在这基础上修缮改造而来。在“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的“合伙人”、老字号品牌“老萬年”的打造下,这座古宅活化改造为占地3200多平方米,以黄金文化为核心,融合传统技艺、园林美学与沉浸式体验的黄金文化与非遗技艺的艺术展示空间。
“作为一家有300多年非遗传承技艺的老字号品牌,在传承的同时也需要更新和发展。当我们把这些想法和属地单位表达了后,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和支持,双方决定携手对陈宅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老宅的历史风貌,尽可能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结构和特色,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让古老与现代完美融合。此次携手,不仅让陈宅重新焕发生机,也为‘老萬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黄金文化与非遗技艺的魅力,也为姑苏古城的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苏州老萬年黄金品牌负责人谢臻称。
目前,馆内设有“百年传承”“千年华章”“万年天工”三大主题展区,以及大师工坊、黄金科普茶阅空间等特色场景,同时还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德邻堂吴宅,也是古城保护更新的一个典型案例。这座建于清代的老宅,曾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6月20日,苏州民营资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德邻堂,将其作为金融总部,这是古宅活化利用的又一生动案例,也是苏州在古城焕新保护方面不断向前的见证。
自2023年6月起,苏州姑苏区创新推出的“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发布平台,将古城内由国企持有且可活化利用的古建老宅在线发布,以公开招租、合作开发等形式,让社会各界参与到古建老宅的保护开发中,着力打造古建老宅活化利用新典范。截至2025年6月,“伙伴计划”已累计上线古建老宅80座,完成活化利用36座。
这一系列的老宅更新案例,展现了“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的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这个计划中,为老宅赋予了多样化,也为城市更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腾笼筑凤巢
苏州古城的城市更新,从来不只是“物理空间的翻新”,而是通过产城融合与文化赋能,让城市空间焕发新的价值活力。
走进五卅路148号的金城新村,一幢幢民国风情小洋房映入眼帘。米白色外墙,棕色的门窗,1号楼的苏作馆苏州旗舰店散发着江南的雅致气息。一丝一线、一雕一琢,承载着匠人的智慧,以“空间叙事”演绎“江南文化”为设计主线,展现了江南文化的厚重底蕴和新苏式生活的精致韵味。
金城新村原为金城银行于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西式别墅区,地处苏州子城核心区域,坐拥十余幢砖木结构的二层西式别墅。如今,这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已成为当代年轻人喜爱的多元文化街区。
在苏州名城保护集团古城公司市场运营部副经理尹雪山看来,金城新村的“出圈”是产城融合与文化赋能的成功范例。“从项目初期开始,我们就将金城新村定位为年轻人的活力街区,所以招商也侧重文化创意、艺术等领域。引进了许多具有特色的商家,比如集邮社、时尚前卫设计的兔柚咖啡厅、日咖夜酒经营模式的悉下清吧,吸引了大批年轻潮人的青睐。同时,我们还以解放上海战役指挥机关旧址为契机,打造了红色文化体验场景,通过文化赋能让金城新村更具内涵。”
如今,金城新村已成为苏州城市更新中一张亮丽的新名片,不仅吸引着本地年轻人前来打卡消费,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今年上半年,金城新村累计接待各类党建团体200余场,超1万人。最近,趁着“苏超”的热度,尹雪山和他的团队开始策划苏州主场比赛第二观看点,让热爱足球的人们在此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提升金城新村的人气和影响力。
在旧空间里打开新天地,把老旧载体变成消费“增长极”。人民路1100号(原自来水公司大楼)、南门路94号(苏州第一丝厂文化产业园)将变身为洲际酒店集团在大中华区推出的全新精致生活方式品牌——筑格酒店。前者是姑苏区通过“产权单位+专业运营商+品牌方”三方合作的方式,高效盘活存量资产引进的酒店项目。该酒店规划设置房间137间,将于今年下半年动工改造,预计明年上半年开业。后者是由苏州第一丝厂与洲际酒店集团联合打造的项目,已经动工改造,规划房间176间,预计明年下半年开业。
这些实践证明,城市更新不必推倒重来,老空间的新价值,恰恰藏在历史与现代的对话里。
蜕变换新颜
对居民而言,城市更新的意义则更加具体直观。它是老楼加装的便民电梯、小区新增的车位和充电桩、修缮后平坦的街道——每一处改变都连着人们对“好生活”的真切期盼。姑苏将城市更新的“温度”,精准融入对群众“急难愁盼”的回应中。
作为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旧小区见证着城市的变迁。
位于姑苏区护城河畔的永林新村二区,建于1990年至2000年间,已有近30年的历史。这个老新村共包含79幢房屋,居住着2534户居民,总建筑面积约达19.7万平方米。由于时间的推移,小区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房屋老化、道路破损、绿化杂乱、停车位不足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姑苏区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居民需求后,将永林新村二区纳入了城市更新计划。
在改造过程中,政府充分听取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施工。对小区的外立面统一进行了翻新,让整个小区焕然一新;对道路进行了重新铺设,解决了道路坑洼不平的问题;新增了大量的停车位和充电桩,有效缓解了停车难和充电难的问题;注重适老化、适幼化改造,优化和升级社区内的公共活动空间和绿化空间,以确保安全和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
改造后的永林新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品质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居民们对改造后的家园十分满意。“真没想到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变得这么漂亮,道路平整干净,停车也方便了,孩子们有了更好的玩耍空间,我们老人也有舒适的活动场所。”今年73岁的张阿姨感慨道。
老旧小区的改造最终受益的是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们。姑苏区住建委住房保障处相关负责人胡远万介绍,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居民全过程共同参与。方案调查阶段,通过座谈会、发放问卷等形式征求意见;改造过程中,邀请居民成为义务监督员,直接跟现场办公室提要求;项目结束后,再请居民打分,进行满意度评价,让居民的需求得到充分尊重和满足,真正实现城市更新为人民。
永林新村的改造只是姑苏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未来,姑苏区将继续加大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城市更新带来的红利,让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据了解,自2023年开始,姑苏区对永林新村二区及东环沿线老旧小区等104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改造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惠及3.4万户居民。2025年,计划对香泾花园等31个老旧实施改造,共涉及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受益居民约1.3万户
从顶层设计到民生细节,从产城融合到文脉传承,苏州姑苏区的城市更新之路,勾勒出一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图景。它既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也不是对历史的割裂遗忘,而是在空间重构中实现功能升级,在文化延续中赋予时代活力。当老厂房变身潮流地标,当老旧小区蜕变为宜居之地,当历史建筑在保护中焕发新生,姑苏用实践证明:城市更新的本质,是让生活于此的人更幸福,让城市的记忆可触摸,让发展的动能可持续。冯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