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化节串起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拼图”

发布:2023-10-29 09:51    来源:长三角时讯
近日,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被网友们戏称为“西周路由器”的云纹铜五柱器的复制品,以及三星堆青铜立人像、虎座凤架悬鼓、人面纹方鼎、粉彩瓷瓶、大云山汉墓铜鹿灯、良渚玉琮等来自长江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珍贵文物的复制品,将一起在张家港黄泗浦生态公园亮相。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往日里,这些珍贵的文物,犹如一块块散落的“文化拼图”。现在,它们齐聚张家港,让人们一次就能从“江头”看到“江尾”。
串起这些“拼图”的纽带,是长江文化节。2004年起,张家港每年举办一届长江文化节,今年是第二十届。
从最初的“沿江五市特色文化展示”,到如今联动长江全流域的13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江苏沿江8市,挖掘整合长江全域相关要素和资源,彰显长江文化一体多元特色——长江文化节20年的发展历程,恰如万里长江,源于高原雪峰下的潺潺小溪,一路汇集大大小小的河川,最终浩浩汤汤奔腾入海。
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观察长江文化节的20年——放眼整个长江流域,张家港率先吹响了保护弘扬长江文化的号角,推动长江文化节在促进全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守护文化根脉、传递民族自信中发挥积极作用;聚焦“江尾海头”一隅,在长江文化节的推动下,张家港探索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打造了城市的文化品牌,全面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可以预见的是,在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张家港实践的进程中,长江文化也将源源不断地输出助力。
6300公里和6000年的“交汇点” “县级市扛起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
张家港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举办长江文化节,被誉为“县级市扛起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那么,一个县级市扛起这样的“大旗”,为什么?又凭什么?江南地区一向文化繁荣,但在江南,张家港曾是个“异类”。
2020年长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中,微型音乐剧《港城,你好》上演。
张家港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其前身是1962年江阴和常熟两县划出部分地区成立的沙洲县,1986年沙洲县撤销建立张家港市。由于建制历史较短,而且又是由常熟、江阴的偏远乡镇“拼接”而成的,以致文化事业“先天不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方的文化特质不清,文化定位不明,公共文化建设滞后。
到了本世纪初,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张家港在文化事业领域的“瓶颈”日益凸显。确立和彰显地方文化特质,提升城市的文化品格和文化影响力,成为张家港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张家港人将目光投向了长江。对于张家港而言,长江是不折不扣的“母亲河”,当地超过一半的土地是沿江冲积沙洲,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大部分也来自沿江经济带。同样,长江也是张家港地方传统文化的源头,1989年,在紧邻长江的金港镇南沙东山村,发现了一处约有6000年历史的文化遗址,这是目前发现的等级最高、保存较完整的崧泽文化遗址,为研究长江下游社会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2008年,在杨舍镇庆安村与塘桥镇滩里村交界处,又发现了黄泗浦遗址,这是一处唐宋时期的长江入海口港口型遗址,考古专家们认为,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鉴真第六次东渡的起锚地。
2004年,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理念贯穿于城市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富有张家港特色的地方文化发展之路,推动形成长江文化共护、共建、共享的机制与格局,弘扬灿烂长江文化,引领城市发展未来。同年,在成功举办“沿江五市特色文化展示”活动的基础上,张家港市向沿江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首次发出“长江之约”,举办了首届长江文化展示周活动。
唐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大师的东渡之旅从黄泗浦起锚,1200多年后,“长江文化”从张家港起锚。
2004年至2007年,长江文化展示周活动连续举办了4届;2008年起,活动更名为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2021年起,在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的主导推动下,长江文化节正式成为江苏省委、省政府批准保留的地厅级主办节庆活动。
20年来,每到秋风送爽的季节,6300公里的长江和6000余年的长江文化,都会在张家港来一次激情澎湃的“时空交汇”。张家港牵头联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等文化领域“国家队”,及沿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家单位开展各类跨区域大型公益文化活动180余项,线上线下共吸引超5亿人次参与到节庆当中。长江文化节先后荣获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中国优秀民族节庆“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全国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计划“区域联动品牌活动”和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被明确为江苏重点培育的三大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之一,获江苏省首批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文化活动品牌等多项荣誉。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 “沙味RAP”唱响“人人都是张闻明”
持续20年的长江文化节,给张家港带来了什么?“过去的20年,恰恰是张家港文化事业高速发展的20年。”张家港市文体广旅局局长周颖介绍,在长江文化节的助推下,张家港先后建成了市文化中心、城南文体中心、永联文体馆等综合性场馆,累计建成19个镇(办事处)文化中心,37个五星级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首创并建成53个24小时图书馆驿站;持续开展“村村演”“周周演”公益文艺巡演,举办“幸福港城”“沙洲之春”等活动,每年开展群文活动超3000场,参与群众超500万人次;持续聚焦和着力提升文化精品创作,小品《生日聚会》《打折》分别获第十八届、第十九届“群星奖”(中国群众文艺系统最高奖项)。在第十五届省“五星工程奖”中摘得戏剧类、音乐类、曲艺类三个门类第一名……
现在,让我们走进张家港的沿江地区,去直观地感受“长江文化”。大新镇,被张家港人称作“老沙”,之所以被称作“老沙”,是因为这里是张家港最老的一片长江冲积沙洲。
在大新镇区的中心,有一座占地18亩、投资6000万元的建筑物,这就是该镇的文体服务中心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该中心负责人吴超介绍,近年来,在长江文化节的推动下,大新镇的群众文化蓬勃兴旺,17个村(社区)建起了60多支群众文艺队伍,镇里搭建了“百姓群星大舞台”,帮助广大群众实现“自演—自娱—自教育”,“获得第十九届‘群星奖’的小品《打折》,就起源于我们镇里的‘百姓群星大舞台’。”
在大新镇的新海坝生态湿地公园里,长江文化被赋予了“红”与“绿”新内涵。“红”,是大新镇的革命历史,抗战时期,新四军六师的修械所、后方医院曾迁驻大新,在当地干部群众的掩护下开展革命工作;大新的土地上发生过老海坝横埭战斗、芦苇滩伏击战、西二圩埭反击战等多次激烈战斗。大新镇在滨江湿地公园内打造抗战历史纪念园,园内设有抗战雕塑群、抗战历史路、后方医院展示馆、修械所体验馆等,同时运用高科技手段,让人们“重返”江畔芦苇丛里的战场,沉浸式感受抗战的烽火硝烟。“绿”,则是大新镇长江大保护的成果,这里曾经满是水泥厂、砂石堆场和水产养殖承包地,经过彻底整治,如今这里集水上森林、湿地绿岛、草地植被等于一体,完全恢复了滨江湿地的生态底色。
作为“老沙”,大新镇是张家港长江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吴超介绍,近年来,他们深入挖掘了当地的沙上号子、绳结、竹编、弹棉等民间非遗,专门设立了“老沙记忆孵化中心”,传承推广这些非遗。
非遗在传承的过程中,还承担了新的时代使命。大新镇桥头村活跃着一个“女子说唱天团”,四名成员葛依明、朱海娟、朱海燕、徐敏,都是土生土长的“沙上人”。她们发现,当地独特的方言“老沙话”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于是,她们积极行动传承“老沙话”。去年,张家港发起了“人人都是‘张闻明’”市民文明实践修身行动,其中有一项内容是倡导文明婚俗,她们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用“老沙话”演绎了一首“沙味RAP”——《移风易俗之歌》,“老早女方要彩礼,要钱要房要车子。单单彩礼几十万,吓得男方汗直冒……今朝偶来劝一劝,哄朝喜事要简办。只要他督有情缘,何必要用介多钱?只要他督感情好,胜过无数金元宝……”群众听了之后纷纷点赞,“这样的精神文明宣传,既入耳又入脑。”
过去和未来的“交汇点” “大唐国际港”迈进“元宇宙”
2023年10月20日,2023年长江文化节将正式拉开帷幕。本届长江文化节以“融合·弘扬·共享”为主题,立足长江全域,联动长江流域13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江苏沿江8市,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办。重点活动包括开闭幕式及“文物长江”“非遗长江”“艺韵长江”“行走长江”“开放长江”5大板块共20余项内容,主要有“曲唱新时代”2023年长江文化节开幕式、“江海奇幻游——长江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式博物馆特展、“折叠黄泗浦”考古遗址元宇宙沉浸式体验、“对话:海上丝绸之路与‘未来非遗’”当代艺术展、“艺韵流芳”长江流域小剧场艺术季暨江南小剧场金秋曲艺演出季、长江流域“群星奖”优秀节目展演等。
那么,本届的文化节将如何在新的语境下推介传承长江文化,防止受众出现“审美疲劳”?在黄泗浦生态公园里举办的两场子活动“江海奇幻游”和“折叠黄泗浦”,解答了这些疑问。
据了解,黄泗浦生态公园内的长江文明数字馆。该馆入口大厅的地面,是一面硕大的“深渊镜”,镜面下,LED灯条勾勒出一幅完整的长江水系图,图案取材自清朝的《长江图说》;墙面上,“江之幻象”在一排电子大屏上流淌,上游,取材于广南羽人船纹铜鼓的“独木舟”飘然而过,中游,取材于战国文物“鄂君启节”(楚王颁发给鄂君启的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的篆字,在荆楚大地的竹林间隐现,下游,“大唐国际港”古黄泗浦对外输出的海兽葡萄纹铜镜、磁灶窑章鱼纹大盘、缠枝牡丹纹菱花镜、双系草叶纹扁壶等货物争奇斗艳……
“折叠黄泗浦”运用了元宇宙技术,参观者可以接受XR数字人的讲解服务,通过VR一体机沉浸式体验古黄泗浦的港口、街市,戴上MR眼镜设备与古代的文物互动,通过手机“扫一扫”参与实景游戏。
“以传统文化为‘核’,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壳’,这是我们传承长江文化的全新路径。”策展人戴莹说。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为张家港进一步做大做强长江文化打开了全新‘风口’。”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卫兵说,“立足东山村和黄泗浦两大遗址的历史文化资源,张家港将深度挖掘内涵,打造标杆项目,打响对外交流品牌,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