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7人的绝活上榜国家级!
发布:2025-03-29 09:49 来源:长三角时讯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苏州市7人入选。
截至目前,苏州市共有8个人类非遗相关项目,33个国家级、173个省级代表性项目,总数均居全国全省前列;拥有57名国家级、143名省级以及近千名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王丽娟
宝卷(吴地宝卷)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王丽娟今年71岁,出身于锦溪镇张家厍村一个农民家庭。她自小受到伯父王秉中、父亲王育中的宣卷演唱熏陶,习得宣卷表演的各种基本技艺。
她的宣卷演出,说、表、唱、演功底扎实,能使用不同的声腔熟练表演各类角色,逼真模仿动物和器具等所发出的声音,使宣卷的表演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王丽娟介绍,自己能够宣唱传统宣卷100多部,脱稿宣唱锦溪宣卷30多部。

宝卷(吴地宝卷)
王丽娟传承的 “锦溪宣卷”,已有500多年历史,宣讲宣卷时主要运用昆山锦溪方言,又可根据角色需要和观众属地,灵活采用苏州城东、吴江、上海等地方言宣讲。宣唱曲调以昆山一带宣卷调为主,同时根据剧情与场合熟练融入沪剧、锡剧、苏南小调、江北小调等各种唱腔与曲调。汲取苏州评弹等曲艺表演艺术营养,以丰富的表情与肢体语言,加以扇子等简单道具,来表现各种演出场合和曲折的故事情节。
2014年锦溪宣卷以“吴地宝卷”联合申报成功,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叶保芬(叶宝芬)
桃花坞木版年画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叶保芬1979年进入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随著名桃花坞木版年画刻版艺人、父亲叶金生先生学习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刻版技艺。工作期间,她刻制了大量的精美传统题材作品,先后带出刻版艺徒7名,其中2人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获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2人获中级工艺美术师职称。累计已有32名传人毕业。
叶保芬在年画社工作至2005年退休,至今仍坚持参与年画社人才培养和技艺指导,40多年来,为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木版年画因工坊曾集中在古城桃花坞一带而得名。后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其制作方法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继承了明代一版一色的套印方法,保留了一整套从木版雕刻到套色印刷的技艺流程。作品兼用着色和彩色套版,从构思创稿到完成,需经过画稿、刻版和套印三道主要工序,有的还需人工着色、敷粉、扫金、扫银和装裱等。
2006年5月,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桃花坞木版年画
蒋喜
玉雕(苏州玉雕)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蒋喜毕业于郑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进修雕塑专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修班进修中国传统雕刻艺术。1981年9月进入苏州玉雕厂学习、工作,1988年成立苏州蒋喜美石坊玉雕工作室,从事玉器设计与雕刻40余年,正高级工艺美术师。2018年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蒋喜擅长“古韵今风”式的技艺风格,对先秦及两汉时期的玉石雕刻和玉艺文化深有研究。
其代表性玉雕作品主要有《龙凤玉对牌系列》《美石三宝》《薄胎茶具》及《辟邪》类题材作品等;学术著作主要有《美石者》《太湖沉宝》。

玉雕(苏州玉雕)
历史上“苏帮”玉器闻名海内外,苏州琢玉具有“空、飘、细”的艺术特色。玉器制作要经过选料、开料、设计、雕刻、抛光、上蜡等多道工序。玉器制作讲究因材施艺,雕刻是一边设计一边制作,特别是巧妙利用材质的天然颜色,全凭艺人的匠心独运。
2008年6月,苏州玉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沈柏平
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艺)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沈柏平自小喜欢园林、植物,对盆景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沈柏平拜朱子安先生之子朱永源先生为师,在其指导下,先后建立“松竹林”“翠艺园”“柏平盆景艺术工作室”,潜心研究苏派盆景艺术。
经过几十年的钻研与学习,他在盆景艺术上吸收先师技法,融入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技法创新,兼容并蓄。其花木、山石盆景作品姿态秀美,善于剪裁,布局合理,多次荣获国际、国内盆景艺术大赛金奖。近年来,沈柏平曾多次在国内、国际盆栽大会担任评委,著有《沈柏平艺术集》。

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艺)
苏派盆景制作技艺是以苏州为中心的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艺术主要流派之一。上世纪,以周瘦鹃、朱子安、朱永源先生为代表,技艺以古雅拙朴见长。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高不盈尺,自然成态,配以苏式几架,古趣盎然。
2011年5月,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沈惠
宋锦织造技艺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沈惠1987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丝织工程专业,2003年获苏州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大师,从事丝绸文物的研究、复制、修复以及宋锦等传统技艺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2005年至今在苏州丝绸博物馆,主要从事宋锦织造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丝绸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她在钱小萍老师指导下,对宋锦传统技艺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科学复原了宋锦小花楼织机、大花楼织机装造,成功复制和仿制50余件明清代表性宋锦。复制的宋锦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单位收藏。

宋锦织造技艺
苏州宋锦与四川蜀锦、南京云锦,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锦”。宋锦以结构独特、纹样典雅、工艺精湛闻名于世。作为中国第一座丝绸专题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长期致力于宋锦织造技艺的挖掘研究、保护利用、传承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6年5月,宋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9月,宋锦作为中国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马惠娟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马惠娟早期工作于吴县缂丝总厂,师承沈根娣、陈阿多、徐祥山,八九十年代成为吴县缂丝总厂研究室负责人,退休后成立马惠娟缂丝研究所,继续从事缂丝制作、传承与研究。其擅长缂丝长短戗、参合戗等技法,作品风格细腻,表现色彩、景物层次丰富,代表作有仿《莲塘乳鸭图》《虎啸图》《泼墨乌龙》《乐山乐水》《寒月孤雁》等。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缂丝,又名刻丝,源于汉魏时期的“缂毛”技艺,唐代时被运用于丝织物,宋代起逐渐从实用品转向观赏品生产,南宋以来,缂丝工艺扎根于江南,延续至今,并在苏州市区及周边的东渚、光福、陆慕等地广为流传。缂丝织造技艺主要体现在“通经断纬”,以小梭子将五彩丝线逐色缂织,轮廓色阶变换独特,“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有勾、掼、戗、结等基本技巧。
2009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纪森发
装裱修复技艺
(苏州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纪森发1962年10月进古松轩苏裱社随父学习苏裱修复技艺,后拜苏裱老艺人连海泉为师学习。1969年开始在苏州市民间工艺厂开展苏裱修复传承工作。1983年4月吴门画苑从民间工艺厂分出,纪森发担任古旧书画修复部负责人,进行苏裱技艺研究和人才培养。
1993年,纪森发在吴门画苑重新组建古旧书画修复部并担任负责人,专门从事古旧书画修复工作、传承传教工作及相关业务。2006年4月在苏州园区古旧书画修复工作室收徒从事古旧书画修复和传承传教工作。2019年至今,纪森发在古旧书画修复工作室继续从事古旧书画修复和传承传教工作。

装裱修复技艺
苏裱从明朝起受吴门画派影响,其特点主要是:“选料精良,配色素雅,装砑熨贴,款式多样,裱工精佳”,充分凸现了苏州吴地的地域特征。可分为三类,一是裱式简易的“红帮”,二是专裱普通书画的“行帮”,三是专为书画名家和鉴古收藏家装潢珍贵新旧书画的“仿古装池”。
2011年5月,苏州装裱修复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前公布的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苏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2007年6月5日公示
姓名 类别 项 目
李荣森 传统技艺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徐义林 传统技艺 制扇技艺
金梅泉 传统技艺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陆耀祖 传统技艺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薛福鑫 传统技艺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王金山 传统技艺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钱小萍 传统技艺 宋锦织造技艺
顾文霞 传统美术 苏绣
李娥瑛 传统美术 苏绣
杨文英 民间文学 吴歌
陆瑞英 民间文学 吴歌
苏州市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2008年1月26日公示
姓名 类别 项 目
金丽生 曲艺 苏州评弹(苏州弹词)
邢晏芝 曲艺 苏州评弹(苏州弹词)
尹斯明 传统戏剧 苏剧
蒋玉芳 传统戏剧 苏剧
王芳 传统戏剧 昆曲
薛桂元 传统音乐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毛良善 传统音乐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苏州市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2009年5月26日公示
姓名 类别 项目
李英杰 传统医药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
许建平 传统技艺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宋水官 传统美术 核雕(光福核雕)
姚建萍 传统美术 苏绣
房志达 传统美术 桃花坞木版年画
张国良 曲艺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邢晏春 曲艺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王月香 曲艺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丁杰 传统戏剧 苏剧
柳继雁 传统戏剧 昆曲
苏州市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2012年12月20日公示
姓名 类别 项 目
范广畴 传统技艺 装裱修复技艺
(苏州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封明君 传统技艺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邢伟中 传统技艺 制扇技艺
杨曦 传统美术 玉雕(苏州玉雕)
张美芳 传统美术 苏绣
姚惠芬 传统美术 苏绣
蒋雪英 传统美术 苏绣
张玉英 传统美术 苏绣
余福臻 传统美术 苏绣
张克勤 传统戏剧 滑稽戏
顾芗 传统戏剧 滑稽戏
苏州市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姓名 类别 项 目
仇庆年 传统技艺 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施跃文 传统技艺 绿茶制作技艺
(碧螺春制作技艺)
薛林根 传统技艺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朱振清 传统美术 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艺)
周建明 传统美术 核雕(光福核雕)
汪筱文 传统美术 灯彩(苏州灯彩)
朱文茜 传统美术 泥塑(苏州泥塑)
王祖德 传统美术 桃花坞木版年画
尹家琪 传统戏剧 苏剧
朱晞 传统音乐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
芮时龙 民间文学 宝卷(吴地宝卷)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苏州市7人入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