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荷韵三十里
发布:2025-04-30 06:59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 / 王伯明
你看过荷池、荷塘,欣赏过大片荷花。但你见过三十里长的大片大片荷花吗?在苏州山水温柔的怀抱中,在太湖半岛滨湖大道临湖——东山段的太湖岸边,成片成片的荷花宛如绚烂彩绸,平铺在湖畔,镶嵌在滨湖大道旁。随着四季更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春天,当第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冬日的阴霾,照耀在这片沉睡已久的湖面上时,一切都开始苏醒。气温骤升,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声号角,唤醒了湖底沉睡的生灵。平静的湖面,开始有了细微的变化,荷叶尖尖,不顾身边残枝的呢喃,悄悄地把头探出水面,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崭新的世界。它们从小到大,一天天成长,好似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竞赛,看谁能最先铺满这片绿色的湖面。一两个月的时间,转眼即逝。当片片荷叶即将铺满湖面,那绿,成片成片,浓得化不开。好像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让人心旷神怡。
夏天,这里的荷花是主角,她们在湖的舞台显现各自的妖娆。我和几位学摄影的同学,来到一望无际的荷花阵前,感到是那么震撼。晨雾未散,荷叶托着薄雾。露珠在叶脉间滚动,忽有鱼儿跃出,搅碎一片翡翠。碧波荡漾之中,片片荷叶如伞如盖,铺展开一幅绿色的画卷。阳光照耀,荷花亭亭玉立,宛如仙子轻盈而出,有的含苞待放,羞涩娇嫰;有的怒放盛开,娇艳欲滴。微风拂过,荷香扑鼻,令人陶醉。大片大片的荷花,仿佛在诉说着夏天的故事,纷纷挣脱荷叶的束缚,傲然挺立,向蓝天绽放。这大片荷花,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生命的赞歌。成片的荷丛,如梦如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人们置身于荷花之中,心灵得以净化,烦恼随风而去。父母带着孩子,朋友带着朋友,当地人带着外地人,人们喜欢在这个季节来到湖边,不怕炎热,不惧流汗。他们有的带着学生前来写生,有的邀上好友挥竿垂钓,有的开车徐行,有的漫步,有的骑行,喜欢着、欣赏着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人们用手机、相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美景。有条件的划船进入荷花丛中,感受那比船上人还高的荷花和荷叶的震撼;“咔嚓、咔嚓”的照相声,此起彼伏,仿佛是大自然最美的乐章。更有甚者,遥控着无人机,飞入空中进行拍摄。大片大片的荷花,在无人机的镜头下飞越,显得蔚为壮观。有时,还没拍到荷花的尽头,显示将离开可控距离,或无人机电池耗尽,人们只能依依不舍地收回,心中留下了对这片荷花的无限眷恋。暮色时分,晚霞点燃了整片荷塘。驾车的你在滨湖大道徐行,风挟着荷花味从湖面吹来清香,让人如痴如醉。残红逐水而去的姿态,后视镜中美景渐远,黛色山峦的倒影,被波纹裁成波动的水墨。可惜,部分水域因筑堤取土,开挖太深,成了水面长出了同样成片的芦苇,与荷花争夺着这三十里地盘。
我们来到湖滨一座名叫莲花寺的地方,拜见一叶莲花法师。莲花寺就在临湖镇与东山镇交界处。看到寺庙离岸建在水中,我们问:“当时建莲花寺怎么看中了这个地方?”法师略有所思,介绍道:“这座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当时,这里的渔民为了生计,到太湖里捕鱼,常常穿越这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渔民们在这里寻得一块略高于周围土堆的地方,起先,搭建了一所简易房屋,用于上供、烧香、磕头,祈求出入太湖平安,保佑亲人安全归来。都说这里灵验,来这里的人运气都好,人们就逐步建了这座寺庙。”我们又问:“这里是成片的荷花,怎么不叫‘荷花寺’,而叫‘莲花寺’?”法师指着窗外的荷花回答:“莲与荷都是同一水生植物的不同称呼。其地下茎(藕)、花、果实(莲子)等都属于同一物种,名字可以互换使用”。法师接着介绍,“可能因语境与侧重点不同,从植物学或佛教角度,称“莲”的比较多。从文学与日常用语,包括传统意象上称“荷”的比较多。寺庙被周围成片的荷花围绕簇拥,人们身临其境,便将其称为莲花寺”。噢,我们明白了,“莲花寺”这个名字,既是对寺庙名副其实的赞美,也是对这片天赐荷花带的尊称。莲花寺紧邻东太湖,自然风光旖旎。当地乡贤,为感谢这片宝地带来的安宁幸福,请求政府帮助,架设了连通寺庙与滨湖大道的百米桥梁。夏天,这里荷花盛开,仿佛置身于莲叶之中,美不胜收。无论什么季节,周边村民可以来这周边漫步湖边,欣赏这里的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莲花寺自古至今保持着烧香祭祀的习俗。平时,附近村民来这里拜祀放生,烧香磕头。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香客云集寺内,供奉祭祀、赏莲观灯,成为莲花寺的一大盛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孩子们总是充满好奇心。他们站在湖边,望着那片片看不到边的荷花。有个孩子好奇地问他爸爸:“这里怎么长了那么多荷花?”爸爸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说:“这个问题可有点难哦,我要给你认真地回答。”然后,他翻阅手机,查询相关资料,给孩子讲解起来。原来,东太湖深度总体比较浅,淤泥较多,主要的临湖——东山沿岸,受西北风的影响力比较小,全年风浪不是很大,这些条件都非常适合荷花的生长。”孩子妈妈插话介绍:“临湖镇有个村,就叫采莲村,石塘有座桥就叫采莲桥,石塘还有个地方叫“荷亭上”,这都是很久很久以前传下来的名字,说明这里的荷花历史悠久,很有故事。有传说,当年吴王还带着西施来临湖采莲呢。”孩子听着、看着这里的广阔的湖面,望不到边的荷花,伟岸的湖堤,隐约明白了,这里的湖湾避风向阳,加上底下淤泥肥沃,气温适宜,所以荷花才能长得如此烂漫。孩子们听得入了迷,仿佛看到了荷花在淤泥中顽强生长的画面。他们明白了,原来每一朵荷花的绽放,都是大自然恩赐的结果,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现。
秋天,当第一缕凉风吹过湖面时,荷花开始凋零,荷叶开始枯萎。湖面泛着淡淡的涟漪,残荷的枝茎在秋风中摇曳。荷叶已不复夏日的翠绿,卷曲着低垂在水面上,仿佛是在向季节致以敬意。湖边连片的荷带中,偶尔有几片荷叶还顽强地挺立着,显示着它的坚守和顽强。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残荷上,给这片萧瑟的景象增添了几分温暖。秋风拂过,又吹落了仅存的残荷片叶,最终归于湖底的淤泥中。远处望去,这大片的残荷与秋天的景色融为一体,既显露出岁月的痕迹,又透露出一种生命轮回的哲理。在这秋日的残荷景象中,人们仿佛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也能体会到一种宁静和淡然的美。它们仿佛在完成了一场盛大的演出后,缓缓谢幕。
冬天,湖面已不似夏日那般生机勃勃。“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常在。”有时,太湖地区也会下起雪来。洁白的雪花,洒洒落落,静谧而祥和。残荷的枝茎在寒风中挺立,有的已折断,有的仍顽强地支撑着,上面落上了轻盈的雪花。荷叶或破败或卷曲,却也被这白雪点缀得别有一番风味,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雪花纷纷扬扬,落在荷枝上,融在水里头,似乎也在为这残荷诉说着冬日的哀愁与坚韧。那枯萎的荷叶,如同一位位老去的舞者,虽然不再翩翩起舞,却依然保持着那份优雅和从容。远处望去,这片残荷与雪景相融,既显荒凉又透露出一种生命不屈的力量,让人在寒风中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美。严寒,雪花飘舞,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另一个轮回的开始。荷花在凋零中积蓄着能量,准备明年再次绽放。人们站在湖边,望着那片渐渐凋零的荷花带,心中充满了感慨。他们知道,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生命轮回的一部分。他们期待着明年夏天,当荷花再次绽放时,能够再次来到这里,感受那份属于荷花的美丽和力量。
湖畔荷韵三十里,万朵荷花向你开。它们用自己的生命演绎着大自然的传奇。无论是春天的生机勃勃,还是夏天的绚烂绽放,亦或是秋天的凋零积蓄,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故事。人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奇迹,也学会了珍惜和敬畏每一个生命。
苏州太湖,临湖——东山,三十里荷花,将成为人们心中难以忘怀的美丽风景。
(王伯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