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获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发布:2023-11-29 09:37    来源:长三角时讯
一年一度,遇见幸福。近日,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成都举办。来自全国近五十座城市的主官和专家学者,以“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更幸福”为主题,多方面探讨中国城市的治理与发展。“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区)”榜单在论坛上发布。
 
苏州获评为
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市)
 
太仓市获评为
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
 
幸福,是对一座城市的最高褒奖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苏州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
苏州,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精心守护这座城,为这座城里的人创造更多的幸福、增添更多的福气。
 
这份福气,源自创新发展的活力
苏州倾力打造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投资目的地,先后被世界银行、《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和“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苏州市场主体总量已经突破290万户,共汇聚上市企业260家,17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苏州投资兴业。
主动开展“千村万企、千家万户”大走访,想方设法为群众、为企业家排忧解难。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注重协调各方面资源,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聚焦“卡脖子”环节开展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
如今的苏州已经形成了全国领先的资源整合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众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连接点,在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II)“科技集群”排名中苏州和上海的集群组合首次入围全球前五。
 
这份福气,源自传承人文的魅力
人文与经济在这里相融互促、相得益彰。苏州正成为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读懂人文经济学的一个实践样本。
苏州古城历经2500多年,城址未变,格局尚存,较好地保留了“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传统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风貌。
苏州拥有古典园林和大运河苏州段2项世界文化遗产,昆曲、宋锦、碧螺春制作技艺等7项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典型的“双遗产”城市,也是联合国评选的“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苏州人擅长“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无论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美学,还是精益求精、美轮美奂的苏工苏作,背后蕴含的匠人精神、创新精神千年一脉,深植于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传承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敢闯敢干的苏州人,在实践中又凝练出“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增强。
优质的人文环境,滋养着卓越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苏州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这份福气,源自呵护环境的毅力
苏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切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转化为苏州的生动实践,全力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苏州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写好“水”“碳”“绿”三篇文章,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
苏州坚持整体保护苏州生态格局和江南水乡风貌,“长江太湖—四角山水—古城—园林”绿道形态逐步成网,消失多年的桃花水母、白鹭、地衣等珍贵动植物,重返再现。
苏州致力于打造“园林城市”,以景区的标准精雕细琢每条街巷、每个角落,实现“推窗就是景、转角遇到美”。
如今在苏州,一条古街老巷、一幢地标建筑、一个菜市场,甚至地铁口的一棵柿子树,都可以成为打卡点,为市民与游客所喜爱。
 
这份福气,源自温情相伴的努力
苏州立足服务人口超1600万、外来人口超50%的市情,持续推动“产城人”融合,每年把80%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
在这里,有劳有厚得的顺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万元、位居全国前列。
在这里,有学有优教的舒心。苏州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面开展中小学校装配空调、中小学校近视综合防控等工作,全域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孩子们营造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
在这里,有病有良医的放心。苏州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4.32人。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4岁、位居全国第一。
在这里,有老有颐养的安心。苏州持续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年内完成1.2万户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给更多老年人增添幸福感。
城市发展的点滴,折射出市民的幸福生活。苏州将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加快构筑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善治之城。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