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 共赴一场成长之约

发布:2022-04-14 10:55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为切实提高团队教师师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推进“长大的儿童”好教师团队建设,打造一支具有正确儿童观、鲜明儿童立场、积极教育态度的教师团队,4月6日下午,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在“云”上开展了“携手儿童 奔向未来”——“长大的儿童”好教师团队建设项目启动仪式。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陈玉乔,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唐爱民,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魏群,还有姑苏区委、保护区党工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体文旅委党组成员、组织人事处处长钟鸣,至德教育集团领导、各成员校校长,“长大的儿童”好教师团队成员以及劳动路实小的全体老师。

在陆静校长主持下,活动拉开了序幕。教师是儿童成长的教育者、引领者,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同样也与儿童一同成长,是“长大的儿童”。大儿童牵手小儿童,这一大一小之间产生的张力,促使团队教师发展得更好。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魏群副院长宣读了“长大的儿童”好教师团队名单。“长大的儿童”好教师团队的成员们能立师德之魂,塑文化之神,在引领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能成长自我,永葆童心。

项目领衔人杨建英总校长汇报“长大的儿童”团队建设情况。杨校长从学校基础条件、团队问题提出、建设意义与目标、团队建设思路、项目推进时序、预期未来成果六个方面进行汇报。她提出“长大的儿童”好教师团队建设思路一是设立“长大的儿童”教师研修中心,创新协同机制;二是建设“儿童第一”大学,形成“童心”团队文化;三是践行儿童研究主题,再造特色研修场域;四是组建儿童发展联盟,贯通幼小初高儿童主题研究。通过“长大的儿童”好教师团队建设培养出一批内心对儿童充满敬畏之心的好教师,实现新建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展儿童才能,成就儿童梦想,取得一流的办学成效。

活动中,学校“长大的儿童”好教师团队以一部师德宣讲片《初心映红烛,党性铸师魂》,生动诠释了学校“长大的儿童”好教师团队对“四有”好教师的理解,不忘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初心使命,用师爱谱写诗篇,用党性铸就师魂,凝聚榜样力量,行有方向。团队的两位青年教师张靓和冯晨豪分别分享了他们眼中的“四有”好教师及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长大的儿童”,他们用心来感受教师的事业,思考促成长,爱与智慧创造更美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一场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现场沙龙研讨活动是一大亮点,老师们从不同层面展开了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即便是当下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长大的儿童”好教师团队为了满足线上学习的需求,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儿童成长需求的研究,对教学的探索。作为江苏省智慧校园,学校鼓励团队教师充分把握此次实践契机,紧抓机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策略的课题研究,用“项目+课题”提档师能磨砺,在发展儿童,提升学生居家学习品质的同时,践行团队儿童研究的主题,提升教师面向未来教育所需的信息技术能力。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陈玉乔主任为学校团队进行专业化指导。专家的点评帮助学校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如何做一名不忘初心的好教师,如何做一名适应新时代的好教师,如何带好一个教师群体。教师只有守住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始终与儿童站在一起,只有发展自己,才能带领儿童奔向未来。

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唐爱民院长对劳动路实小坚持以“长大的儿童”为标准强化团队建设的举措以及办学思想给予了高度肯定,对劳动路实小团队建设的新发展寄予了厚望,指引学校从多方面入手,把握形势、明确使命,精准定位、精密规划,依托专家、紧扣两题,推进团队建设的深度发展,为发展具有特色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长大的儿童”是用大爱与大智筑高儿童立场。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携手儿童 奔向未来”——“长大的儿童”好教师团队建设项目启动仪式的举行预示着学校教师团队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必将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新方式、新路径,在专家的高位引领下,在领衔人的悉心指导下,在团队小伙伴的互帮互助下,携手儿童,奔向未来。

杨家骏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