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启动“技能照亮前程”暑期技能大培训 计划培训 12 万人次
发布:2025-06-30 19:26 来源:长三角时讯

“我们将积极参与暑期技能大培训,针对数字技能等新领域对人才输出的质和量要求,开发培训资源,针对性深化技能培训,让技能人才上岗时得心应手。”近日,在苏州 “技能照亮前程”暑期技能大培训推进会上,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涂强说。
据介绍,本次暑期技能大培训,苏州按照“产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导向,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聚焦重点人群,开展十大培训专项计划,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计划6月至9月开展技能培训12万人次,支持引导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技能增收,着力塑造技能强市的良好生态,加快构建就业友好型城市。
统筹20多个部门,构建职业技能培训新格局
暑期既是在苏高校、职业院校培训资源集中释放的窗口期,也是各类重点人群培训的黄金期。苏州市委、市政府推出 “技能照亮前程” 暑期技能大培训,既是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回应社会各方期盼的关键举措。
据介绍,本次暑期技能大培训,苏州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统筹调动人社、教育、商务、应急、住建、工会、妇联等20多个部门力量,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校企贯通、多方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格局;通过跨区域、跨系统联动,针对性开发一批产业适配度高、培训需求量大的课程,加速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资源供给;针对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围绕新职业项目,快速开发培训和评价资源,及时将市场需求转化为培训标准和评价体系,以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就业新空间。
开展十大培训专项计划,实施精准培训
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本次暑期技能大培训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领域,面向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先进制造业技能培训专项、现代服务业技能培训专项、乡村实用技能培训专项、数字技能等新领域培训专项、新业态从业人员培训专项、稳外贸稳就业培训专项、高校毕业生优技培训专项、重点群体技能培训专项、职业技能竞赛培训专项、安全环保培训专项等十大培训专项计划,推动培训和就业协同联动,促进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为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苏州将推出技能夜校、送技下乡、共享课堂等多样化培训模式,解决劳动者工学矛盾。在培训资金引导上,按照生产制造、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分档支持,重点向130个紧缺工种倾斜,补贴标准上浮30%。
此外,暑期是各类安全事故的易发、高发期,苏州将重点围绕快递小哥等新业态从业人员、产业一线工人、基层安全生产专职巡查员等群体的多元化工作场景特点,大力推进安全保护类技能培训,确保生产和安全两不误。
汇聚各方资源,提供优质培训供给
为提升培训质量,苏州广泛调动73所在苏高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资源,汇聚194家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02家市级公共实训基地等力量,为企业职工等各类劳动者提供优质培训供给,做大做强社会化培训规模。同时,利用暑期教师进企业研修等契机,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领域,加速开发一批代表技术前沿的“微课程”,及时将新方法、新工艺、新标准引入培训实践,助力培养更多产业急需的“数字工匠”。
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徐丽娟介绍,学校联合小米集团产教融合基地,挖掘企业在人工智能、工业视觉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自身硬件、师资、场地等资源,针对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方向,结合企业岗位智能化应用场景,开展AIoT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智能场景搭建和实操、AIoT开发者平台 + AIoT测试项目实战等培训项目,帮助学员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开发技能,还可以参加小米工程师认证考试获得相应证书。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企业输送更多人才。
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贾鑫平说,常熟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实操机会,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工业视觉和工业互联网等先进实训设备保障了高质量的实训体验。他将继续深耕相关技术领域,提高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就业竞争力。
苏州工业园区金管家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家政学员董秋杰即将培训毕业,她说:“现在人们对育儿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培训提升技能,以后能为客户提供更多样化、更细致的服务。”
江苏省级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发布,成立行业协会培训大联盟
推进会上,2025年省级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苏州开发)发布。针对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苏州在新工种评价资源开发方面持续发力,率先开发了5个省级行业评价规范,占全省总数的62.5%,及时将市场需求转化为培训标准和评价体系,以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就业新空间。目前,苏州市已先后开发了9个国家职业标准、23个江苏省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和35个江苏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题库,加速开发一批产业适配度高、培训需求量大的培训课程,满足各类培训需求。
为充分发挥技能大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让技能大师们走进校园,将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湛的技艺和敬业的工匠精神传递给莘莘学子,激励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现场启动了“技能大师、技能冠军进校园”活动。
为让暑期大培训工作更加精准,活动上成立了全市行业协会培训大联盟,旨在进一步整合行业协会力量,发挥好沟通桥梁作用,动态排摸需求,点对点将培训供给直达企业和职工手中,促进培训资源的常态化、精准化对接,为苏州企业和职工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培训服务。
此外,现场还为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苏州市乡村培训中心授牌。近年来,苏州加速构建1+N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累计建成市级公共实训基地102家,其中国家级4家。今年,苏州紧扣产业发展需求,新建8家实训基地,分别为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船舶技术)、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机械制造)、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电梯安装维修)、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跨境电商)、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电子制造)、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园林营造)、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生物医药)、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无人机驾驶)。张家港、相城区、高新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率先推出乡村培训中心,打造集资源汇聚、人才培育、产业对接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就近就便为农村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服务。乡村培训中心的成立,将为苏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新活力,助力更多农村劳动者提技增收。
现场还举行了在苏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社会化培训签约,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签约。近年来,苏州始终坚持推动职业教育面向产业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20个和产业(企业)学院97家,先进半导体、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学院获批工信部首批 “专精特新” 产业学院,143家企业获评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全市职业院校与区域相关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共建现代学徒制班、订单班、冠名班等项目400多个,全市职业院校每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6万名以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苏州是全国获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唯一连续两批获评的城市。2023年10月,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获评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目前校地企联合成立理事会并实体化运行,首批10所院校8门课程实现学分互认,并完成了4项人才标准制定。2024年,由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牵头的 “太仓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 又入选当年教育部新设立的国家级联合体,建设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产业园,预计建成后每年可培养德国标准技能人才5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