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减法”逻辑 (三)

发布:2023-09-15 14:08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朱永新
 
五、课程改革的“减法”思考
课程改革要做“减法”,已经是很多人的共识。国内外教育界都主张学校教学的内容要做减法,不要开设那么多的课程,难度系数不要那么高。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知识结构和素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就不断亦步亦趋地做“加法”。结果就是什么重要就加学什么,课程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
为此,我们新教育实验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指导下,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减法”的研究,提出了新教育实验的五类课程。
1.为了生命的长宽高——生命教育课程
我们把人的生命分成生命的长度、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高度。教育是为人的生命而存在的,命都没有了,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2021年11月,河南的两位中学生10分钟救下一个人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讨论[2021年11月22日,河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丁俊儒、郭昱宽同学在出校捡足球的时候,发现一位女子突发疾病摔倒晕厥在路边,已失去意识没有动作,课堂上学过急救知识的两位男生立刻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直到救护人员接手救治后,他俩才放心离开。大家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其实,这是我们教育本来就应该解决的问题。在新教育研究院组织编写的生命教育教材中,我们把一个学生需要的所的急救知识,包括自救和他救的知识都已经进行考虑。
我们从新闻媒体了解到,现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频发,一些花儿一样的少年走上了不归路。这些都是我们生命教育的缺失带来的一些大的问题。新教育认为,教育,首先要解决生命的问题,让人们能够更健康地活着,更有意义地活着。
除了生命的长度,我们同时还关心生命的宽度,让学生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关心生命的高度,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价值、有信仰的人。2021年12月4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上,我与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视频连线,有媒体在对此进行报道的时候取了个标题:《信仰、希望和爱,是人类倡导的最美好的价值》。曹德旺先生特别强调信仰,我很同意。信仰不一定非要通过宗教。看我们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那些优秀党员,我们看《觉醒年代》,我们看《1921》,那些人就是因为拥有一个信仰。信仰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信仰跟自信都是信。所以信、望、爱,虽然这是基督教的概念,但是我们可以把它转换成我们重要的心理素质,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你要相信自己,你要相信善的力量,你要对人生充满期待,你要对未来充满希望,你要对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爱,这些不仅仅是那些宗教所倡导的,其实也是人类所倡导的最美好的价值,在孩子们心中怎么播下这些善的种子,是我们的教育要认真研究的,在一定程度上,它比读写算的能力还要重要,是生命的大问题。
特稿:拓展生命“长宽高”——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建设20年实践探索
2.为了思维的洞见力——智识教育课程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培养学生思维的洞见力,是我们早就达成的广泛共识。然而,如何培养思维能力则缺乏共识。对此,我建议大家关注英国罗斯玛丽·卢金教授在《智能学习的未来》一书中对人类智能的重新定义。这个定义有点长,学术性也有点强,请大家耐着性子往下看。卢金认为人类智能有七大要素:
一是学术智能(academic intelligence),是对关于事物的整体性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智能。
二是社交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是与人沟通交往和良好合作的智能。
三是元认识智能(meta-knowing intelligence),是关于对知识及其意义和形成过程的认识的智能。
四是元认知智能(meta-cognitive intelligence),是我们对自己的思维、自己知道什么以及不知道什么的认识的智能。
五是元主观智能(meta-subjective intelligence),是我们对自己的情绪、动机和人际关系的理解的智能。
六是元情境智能(meta-contextual intelligence),是我们把握自己的身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的智能。
七是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是我们对于自己如何行动的认知以及控制自己行为方式的能力。
我认为,在卢金的交织型智能中的七大要素其实可以分为两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有两个很重要的要素,一个是学术智能,还有一个是社交智能。这两个要素都很关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工智能很难拥有的,特别是社交智能。它们与思维的洞见力直接相关。
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知识不像过去那样割裂,所以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在过去,我们会强调专家专精于一个领域,而现在我们强调的是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我们也同样强调社交能力,就像卢金教授说的:“智能不仅源于人际互动,而且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人际互动之中。”人类想要在21世纪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就需要充分利用这种社交智能。因为这是一种人类所独有的智能,是人工智能不具备的,“它源于我们对自己和同伴的情感,源于我们的感官,源于我们对自己和同伴的深入理解”。社交能力是智能社会中人类能够战胜人工智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石。
第二个板块,包含其他五个元智能要素,指出了人类对于知识、思维、情境、情感和自我的认知,这五个维度在心理学领域里都可以统称为元认知。过去我们在讲元认知的时候,就是讲认知本身,但是卢金教授进行了细化,对元认知理论进行了发展。
由于人总是在空间和情境中进行活动,所以对于情境的判断和理解也是非常关键的。另外,自我效能感,也可以理解成元自我。人的自我认识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关键的要素,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教育是非常有启示的。
思维的洞见力与我们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大科学教育息息相关。这也是我们新教育实验强调大科学概念,认为未来的教育要特别强调思维能力训练的原因所在。
几个月前,我的一位好朋友很感慨地告诉我,推特的首席执行官换了,新上任的帕拉格·阿格拉沃尔是印度人。美国的互联网巨头,无论是苹果、微软,还是推特、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绝大部分都被印度人掌控了。
我的这位朋友,曾经在华尔街工作过,她说在硅谷,华人数量跟印度人数量是差不多的。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印度人担任首席执行官,而华人高管却很少见呢?我这位朋友说,她当年也有很多印度同事,实事求是地说,她觉得自己不如印度人优秀。印度人的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印度人很抱团,另一个是他们的逻辑思维非常清晰。
这位朋友以自身经验赞叹印度人“强调思维的客观性”,依赖严密的推论、充分的论据得出结论,结论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强。她认为这和印度的教育体系中偏重逻辑推导的思维方式,强调清晰的表达是分不开的。而中国的教育体系偏重记忆、训练和应试。
对此,我颇为感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文理分科太早,我们的思维能力会受到很大限制。我主张新科学教育,不要学那么难、那么深,否则的话,所有人都受不了。要注重培养科学精神,尤其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批判性思维。这是未来应该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新科学教育,正是对传统科学类课程的减法,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思维的洞见性。
新教育实验的人文教育——人文之火温暖幸福完整家园
新教育实验的科学教育——科学之光照亮求真创新之路
3.为了心灵的创造性——艺术教育课程
已经作古的蔡元培先生作为教育家曾经提出一句四字口号:美育救国。他还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重要主张。
美学家蒋勋先生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如果大家觉得这样的口号、这样的说法,过于感性,我请大家看看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对1999—2000学年度与2009—2010学年度的艺术教育进行的对比研究。研究者做过一个有5万多名本科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问卷的结果颇为耐人寻味。毕业1~5年的学生的回答是“基本技能更有用”,毕业6~10年的学生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更有用”,毕业10~15年的学生的回答是“人际关系更有用”,而毕业16年以上的人提出了“艺术最有用”。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我们新教育长期以来的主张。我们认为,艺术这些看上去似乎没用的课程,对生命的成长至关重要,是未来教育中应该特别加以关心、加以强化的内容。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基于对“创意能源”的长期研究,提出了“创造力的克氏循环”(KCC),揭示了科学、工程、设计和艺术对创造力的贡献:科学的作用是解释和预测我们周围的世界,它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工程的作用是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的开发,它将知识转化为使用;设计的作用是解决实施拥有最强功能和增强人类体验的方案,它将使用转化为行为;艺术的作用是质疑人类的行为并提醒对我们周围世界的感知,它将行为转化为新的信息观念,重新呈现在KCC中科学开始时的数据。艺术到科学处在克氏循环指针指向十二点时的“灰姑娘时刻”,这时,新的感知启发了新的科学探索,审美是创造力的源泉。
李泽厚先生在谈到审美与创造力的时候就提出“以美启真”,并指出这是中国的思维传统,我们应该在新时代的创造力教育中,将中华美育传统发扬光大。在这一点上,新教育实验特别强调注重儿童天性的自由发挥,注重艺术的欣赏力和艺术情怀的培养,注重培养具有艺术精神、艺术思维和健全人格的人。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但是,这些学科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有没有一些基本的艺术概念能够把这些学科整合起来,仍然需要继续研究,这也是新教育的大艺术教育需要继续攻关的课题。
新教育实验的艺术教育——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