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业 风起江南 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落地苏州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发展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开始热切地希望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步入新时代以来,社会主要矛盾也开始转化,美好生活的满足感不仅来自物质生活,也包含着精神生活。伴随着经济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文化经济的总体规模在“十三五”时期迎来了飞跃,从2015年到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从2.7万亿元增长到4.4万亿元,增长近50%。随着数字经济等新型业态蓬勃兴起,为文化经济爆发式增长打开了广阔空间、提供了重大机遇,新时代的文化经济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作为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一座被文化浸润的城市,历史遗存底蕴深厚,文化艺术星光璀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营商环境首屈一指。文化是苏州的灵魂底色和精神基因,承载着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目前,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与享有的文化盛名相比,苏州文化经济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整体质量都还有提升的空间。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始终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的苏州,如何站在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高度,将文化经济作为苏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锻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如何以“江南文化”为联结,以“长三角一体化”为聚焦点,探索“沪苏同城化”,如何奋力推动新时代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苏州贡献”?
国庆前夕揭牌成立的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将力助苏州给出“高质量”的答案。9月29日,“新时代新发展座谈会”暨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为活动作主旨发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顾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朱之鑫,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顾问、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原副局长、国家版权局专职副局长阎晓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分别发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工人日报社原总编、全国总工会农林公会主席盛明富,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人民网原董事长马利,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局长谢和军,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所长房宁,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保险投资公司副总裁刘江南出席。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电视台原分党组书记、台长胡占凡;民政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姜力;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首届会长陈啸宏;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会长,国土资源部原党组成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王寿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十二届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何晔晖;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甄砚。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参加有关活动,苏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庆文致辞,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振一、苏州市政协主席周伟强出席,苏州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也参加了会议。
高端智库力助苏州高质量发展
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是相向发展、相互渗透且高度融合的,从而诞生出文化经济这一全新形态。因此,文化经济研究是横跨文化和经济的交叉研究。随着文化经济的迅猛扩张,目前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具有影响和带动全局的作用,对新时代文化经济的研究将成为文化和经济两个领域战略性发展的必然产物,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驱动的理论力量。
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是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支持下,由苏州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中亿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机构联合设立的。作为支持单位的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其主要职能是从事政策科学和政策理论研究,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预见性、战略性、综合性的政策建议,为各级政府及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合理化政策建议。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的会员主要是来自智库、高等院校和党政部门等从事政策研究的专家,具备权威的政策研究、理论研究背景,自1994年成立以来,长期从事政策研究,是经民政部批准注册的首家全国性政策科学研究学术团体,具备落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的人员储备与专业基础。
目前,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任会长,文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任执行会长并分管文化政策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局长谢和军任副会长、秘书长兼法人代表。近几年来,受中直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委托,先后组织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雄安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等战略规划和云南、广西、深圳、珠海、长沙、苏州、银川等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课题研究,为推动区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去年以来,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受苏州市委、市政府委托,开展了“提升苏州城市能级”和“苏州文化高质量发展”双课题调查研究。2021年11月2日,在“双课题”开题座谈会上,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指出,苏州是一座文蕴醇厚、文脉绵长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瞄准“文化强市”目标定位,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传统和现代共融,有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已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当前,苏州既面临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要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亟须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做强文旅产业,加快实现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即将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点,“双课题”开题对苏州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是要借力高端智库、求教顶尖专家,帮助我们总结工作经验、理清发展思路、找准目标定位。希望课题组充分发挥站位高、视野广的优势,瞄准苏州发展的症结所在,摸清底数实情、精准把脉施方,提出更多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助力苏州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课题组深入苏州考察,形成了丰硕成果。今年3月,苏州与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一致同意在苏州成立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在会见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赵少华一行时表示,当前苏州正着力打响“苏州制造”“江南文化”两大品牌,奋力推动“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作为一座城址2500多年未变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江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苏州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希望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持续关心、支持苏州发展,多提宝贵建议,并以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的设立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导入更多优质资源,加快人才招引,更好助力苏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后将致力于开展学术研究、交流活动、教育培训和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特色研究机构。发展目标是在苏州建设开展文化政策研究的国家智库;搭建集聚国内外知名学者、艺术家的研究、创作和交流平台;提供国际化专业培训课程的人才教育平台;提供艺术机构评价体系和评估数据的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文化艺术展览演出项目实施的咨询服务平台;古代艺术品确权、确真、确值的鉴定评估平台;促进文化产业资本项目对接的综合发展平台,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贡献力量。中心将通过新时代文化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为苏州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供理论支持及资源导入,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促进“江南文化”品牌塑造,推动文化与其他经济要素的融合,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苏州建成古今辉映、特质鲜明、影响卓著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2021年9月29日,在“新时代新发展座谈会”暨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指出,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了解和传播苏州在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于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推进都是有益的。在新时代发展中,相信苏州一定能够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一定能够为加快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起到前驱的作用,一定能够通过经济文化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贡献智慧力量和发挥示范效能,一定能够通过全面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创造出具有可行性的新路径新经验。
苏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庆文在致辞中表示,刚刚顺利闭幕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苏州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也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次活动的举办恰逢其时,希望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在内的高端智库聚焦苏州发展重点,积极出谋划策、提出真知灼见。下一步,将以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导入优质资源、加快人才招引,更好助力苏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顾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朱之鑫认为,苏州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归功于抓住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次机遇。立足新时代,苏州应抓住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机遇,从新旧动能转化切入,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就是新产业、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文化经济是新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有助于苏州汇聚高端人才,整合内外创新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顾问,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认为,苏州在改革开放和发展中走在了前面,为全国做出了表率,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新目标的过程中,苏州应当继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一方面,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来提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知识密集型产品在产业结构里面的比重,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需要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苏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很好的体现了在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来创造更加灿烂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也是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原副局长、国家版权局专职副局长阎晓宏认为,苏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新时代对文化和旅游产品的新需求,优势是深厚的产业基础,机遇是“双循环”的新格局。未来苏州要发挥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这样平台载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有效配置和综合运用文化贸易、人文交流、文化旅游、新媒体等多种传播手段,汇聚对外文化传播的合力,在新发展格局中成为“排头兵”。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艺术是促进文明对话的最好载体,源远流长的艺术文脉是苏州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和文化创新的内在驱动。苏州不仅有水的温润,也有山的雄伟。今天的苏州,更需要用“美”的创造来与全世界进行对话,把文化之山,文化之水汇聚在苏州,让苏州文化的现代精神影响世界。从农耕文化、工业文化、信息文化,从产业经济、商业经济到文化经济,今天的苏州正逢伟大的新时代,苏州新时代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将是未来更大发展的新起点。
五大布局:建设国家智库 对接顶级资源
组织课题研究,建设国家智库
结合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聚焦全面对接上海,着眼于苏州高质量发展面对的实际问题开展“远距离”和“贴近性”研究,服务苏州,扩大苏州知名度、影响力,提升城市能级。围绕政策、管理、教育、交流等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并发布高水平成果,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单位机构管理运行提供决策咨询,在文化艺术领域形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经济政策、文化政策、公共政策、安全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为实现苏州高水平发展献计出力。
设立数据中心,发布“江南指数”
与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设立“文化艺术大数据实验室”,针对列入各类名录、获得各类称号、入选各类工程、荣获各类奖项的艺术家、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文化艺术企业等开展大数据积累和分析,形成通过互联网运用新媒体的多元化、个性化、开放性服务平台,与苏州市有关单位联合研制、定期发布全面反映文化艺术发展成果和趋势走向的“江南指数”。
携手顶级机构,培养高端人才
依托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与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等世界著名艺术院校以及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合作,开设专业培训课程,为苏州培养和吸引满足文化艺术事业当前和长远发展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举办线上线下结合的展览展示、学术交流活动,孵化并推广优秀青年艺术家。
举办高端论坛,组办顶级“奥”会
定期在苏州举办高端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艺术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艺术家、企业家特别是有过长期国外工作经验的大使、文化参赞和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等进行专题研讨,促进艺术领域的国际交流,服务文化外交,推动文明互鉴。申办“奥林匹克园林艺术大会”“世界手工艺大会”“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艺术峰会”等活动,打造与苏州城市地位相符的“文化名片”。引进“清华文化经济大讲堂”等品牌学术活动。
发展艺术经济,培育产业基地
以苏州的文化设施为载体,引进高水平演出剧目和艺术展览;为舞台艺术作品演出、美术作品展览以及知识产权转让、衍生产品开发,特别是与国际上著名的剧院、美术馆、艺术中心等能够影响主流人群的艺术机构合作提供咨询服务;推荐文化领域的领军企业,开展项目对接活动,帮助艺术单位、机构和艺术工作者与市场对接,帮助苏州做好引资、引智工作。设计推广一批文创产品和知名品牌,推动艺术作品向产品和商品转化,促进艺术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近期工作:推出八大项目 聚焦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公益使者项目
通过与企业家携手扶持手工艺产业、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公共艺术教育等方式,为文化经济促进共同富裕走出一条“新路”。项目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捐赠文化用品;配送高水平展览、演出;举办讲座、工作坊公共艺术教育活动;聘用创新创业导师并举办“双创”孵化活动;提供创意设计、活动策划等服务;提供“互联网+”的新媒体营销推广服务。
青年艺术人才扶持项目
重点关注青年艺术工作者的成长,为坚守艺术理想,坚持人才修为,致力艺术事业的青年艺术工作者提供驻留创作、主题展览和网络推广等服务,特别是为那些富有才华的但尚在成长期、发展期的优秀青年艺术家打造一个接地气、留得下、传得开的温暖基地和起飞平台。
文化艺术大数据实验室
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等机构共建文化艺术大数据实验室。实验室将搭建文化艺术数字资源库,开展大数据积累和分析,资源库拟开设文化名录资源库、文艺奖节资源库、文艺机构资源库、文艺人才资源库、文艺作品资源库、文艺活动资源库等内容。实验室将依托中心的专家团队,对资源库进行严格的把关与审核。实验室将打造平台,将经过把关与审核的数据资源供公众进行查询,并协助落地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项目。
文物“三确”体系实验室
与文物、公安等部门共建文物“三确”体系实验室。实验室将开展《文物确真、确权、确值与文博产业发展》课题研究。实验室将先期与律师事务所合作,探索开展“确权”登记。实验室将设立民间文物艺术品大数据智能化管理中心,展示经过确真、确权、确值的文物艺术品。
筹办奥林匹克园林艺术大会
与瑞士奥林匹克艺术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奥林匹克园林艺术大会筹办工作。中心将举办研讨会,邀请国际组织官员、外国驻华使节等到苏州参访,就筹办方案进行探讨。
筹办世界手工艺大会
与世界手工艺理事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世界手工艺大会筹办工作。中心将举办研讨会,邀请国际组织官员、相关部委领导、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领导、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外知名手工艺艺术家等到苏州参访,就筹办方案进行探讨。
全国艺术专家委员会苏州工作站建设
成立由国内各个艺术领域顶级专家学者、知名艺术家组成的全国艺术专家委员会,并设立苏州工作站。定期举办高水平展览展示、学术交流、公共教育、人才培养活动。
《江南指数》研究报告出版
“江南指数”即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中心将建立涵盖财政支出、文化金融、社会参与、宣传工作的情况、在新发展格局中文化的作用、在国家战略中文化做出的贡献、社会文明建设的情况、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情况、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文艺创作的情况、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文化对外开放情况、文化助力城市能级提升的情况,采集数据,推出《江南指数》研究报告,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战略合作:四大机构 最强“队友”
揭牌仪式现场,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与合作单位集中签约。
合作单位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喻剑南,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投资管理部主任全荃,中外友好国际交流中心主任、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之家主席柯志华与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范立强签约。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艺术智库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走上了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新阶段,具备了与国家级艺术科学最高研究机构相适应的人才储备、基本建制、学科设置以及相应的规模,并逐渐形成了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艺术智库“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确立了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发展目标。
围绕智库建设、课题研究、高端人才培养、公共艺术教育、艺术创作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各自特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将与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合作在苏州建设开展文化政策研究的国家智库,搭建集聚国内外知名学者、艺术家的研究、创作和交流平台;围绕苏州和长三角合作开展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课题研究,为政府决策发挥咨询参谋作用;合作开展文化艺术大数据等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前沿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以江南文化为主题合作策划实施高水平美术作品展览与舞台艺术演出活动;合作开展文化艺术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活动;合作创新探索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合作创新探索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活动。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集展览、收藏、研究、公共教育、国际交流、艺术品修复、文创产业于一体,是中国美术最高殿堂,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中国美术馆已举办数千场具有影响的各类美术展览,反映了中国美术繁荣发展的态势,也成为中国与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智库建设、课题研究、高端人才培养、公共艺术教育、艺术创作展示、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各自特长,中国美术馆将与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合作在苏州建设开展文化艺术研究的国家智库,搭建集聚国内外知名学者、艺术家的研究、创作和交流平台;围绕苏州和长三角合作开展艺术市场、公共文化服务、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课题研究,为政府决策发挥咨询参谋作用;合作开展文化艺术大数据、“云观展”等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前沿课题研究;双方以江南文化为主题合作策划实施高水平美术作品展览;合作开展美术馆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培养活动;合作创新探索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及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活动。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11年在京设立的中央文化企业,由文化和旅游部行政主管,财政部代国务院出资并履行出资人职责,是以“数字文化”主营业务定位并冠名的唯一一家中央文化科技型企业。中数集团的发展定位是贯彻落实文化强国和数字强国战略,承担执行国家重大数字文化工程项目,发挥文化央企引领作用,推进数字文化与服务产业平台建设,促进数字文化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双创发展。
围绕数字文化产品内容创意制作、数字出版发行、产业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将与苏州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合作拍摄制作江南文化的4K/8K影视节目、高品质音频节目并共同开展后续版权运营、渠道分发、传播出版等工作;以江南文化为主题合作开展数字化、数据化制作及数据库建设工作,制作数字文化产品,双方分别负责数字化制作、编辑、整理、出版及后续宣传推广,及提供江南文化内容资源以及创意策划服务;针对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开展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双方合作共建文化艺术大数据实验室,为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提供支撑;双方就利用数字文化新业态推广江南文化展开深层次合作,并共同进行互联网平台搭建、运营、推广;合作推进苏州设立数字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孵化文化科技项目;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将协助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落地国家文化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为江南文化的内容采集与标注提供支持。
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之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之家,秉持中华民族“见贤思齐”的优秀传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文思想和当代中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新发展的理念,以广泛联系和深度服务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使命,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各国政要和各级政府领导人、中外院士及顶尖科学家、著名学者、优秀企业家、各界精英人士提供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
“中国之家”和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双方围绕智库建设、课题研究、高端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方面,将合作在苏州建设开展政策研究的国家智库,搭建集聚国内外知名学者的交流平台;共同筹备在苏州举办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艺术峰会;双方合作推进苏州“筑巢引凤”的“双招双引”工作,为苏州引进更多高端人才,高端项目,带动实现更多文化科技转化与理论创新;合作推进苏州建设中外科学家、艺术家工作、生活目的地,在现有场所落地或争取政策支持进行社会开发;合作推进苏州设立科学艺术基金,孵化高端科学艺术项目;合作开展高端人才培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