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升:开始思考面向未来的精准扶智
在中华儿促会的广元爱心公益行动队伍里面,还有一位来自苏州的爱心人士。赵冬生,苏州鸿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老总,虽然素来乐于参与一些慈善公益活动,然而也就仅限于捐钱、捐物,至于跟随爱心队伍亲自前往扶助地点,零距离参与到爱心公益事业当中,这还是第一次。
赵冬生的公司是做机器人教育的,虽然是一种目前仍属“小众”的课外兴趣教育,但作为一种面向未成年人、面向“未来”的教育类型,赵冬生始终在关注未成年人的一切事物,他对孩子有着特别的情感,意识里也始终有着去“实打实”地帮助一下边远山区孩子们的朴素愿望。
机会终于来了。媒体人、家庭教育导师朱桂根是他的好朋友,也许是长期的相处交流,或者是“初心”使然,赵冬生对朱桂根热衷的公益事业兴趣盎然,关注颇多,朱桂根定期的广西支教和频繁的公益演讲使他感触颇多,时时处处感受到朱的正能量。
本来朱桂根和赵冬生探讨的是他们单独去四川大凉山支教和扶贫,然而当中华儿促会的活动邀请发过来的时候,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加塞”到他们的公益日程中去了。
“先近距离看看知名的全国公益团体是怎么做的,可以为以后我们自己的点对点公益行动提供重要的参考。”赵冬生说。
赵冬生所理解的扶贫,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智上的,与其说是扶贫,不如说是扶智;与其说精准扶贫,不如说精准扶智。
进入到大山深处,所见所闻很快就佐证了他理解的正确性。得益于我们国家全民脱贫全面小康的伟大战略,他们到达的地方,介于四川和陕西之间的广元市青川县、旺苍县,虽然与江浙沪发达地区差距很大,但的确仅仅是困于千山万岭的自然阻隔,饥荒是不存在的,生活是可以保证的。年轻人多出去到成都、重庆乃至于更远的长三角、珠三角打工,留下年老的留守于家里的薄田山林,亦留下年幼的孩子们跋涉于家和学校之间。
让赵冬生欣慰的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大多选择就近上学,无论是一二十人,还是三五十人,村小大多保留着,孩子们可以选择每天回家,也可以选择平时住校周末回家。上课有窗明几净的教室,住校有条件简单但温暖的校舍,有准时准点、热气腾腾的食堂饭菜,而且几乎是每天都有肉吃——这条件甚至可能好过回家吃饭。
老师也不错。五年级“毕业”的教三年级的孩子,不存在的。比如其中的一个爱心捐助点,青川县茶坝乡九年制学校,30多名在校生的学校,虽然只有五名老师,然而人人都是多面手,每个人都可以带不同的年级、甚至不同的课程。该校的校长,来校工作2年,是县教育部门采取轮岗制调过来任职的,富有教学和管理经验。赵星、强婧两名老师,是刚毕业于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带着激情与活力来到孩子们的身边。
赵冬生在欣慰的同时,他开始思考:当我们走进大山、展开“扶贫”的时候,我们是在扶什么贫?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生活在改善,这些变化,同样在大山深处发生着。扶贫,要扶出时代性,扶出当下性,更要扶出“未来性”。
赵冬生看到过一个真实发生的扶贫故事,说的是北京一位退休的老物理教师,开着自己的车,带着自己的老伴和一车的设备、机器,穿行于山区,辗转于一个个的山村小学校,每到一个学校都会呆上一段时间,为学校的孩子们上一门他们从未接触过、考试考不到的课程——科学课。
此时的想到,就是一种突然照进了现实的触动。
这不就是他当前在做的科创教育吗?这些孩子们,在他们就学过程中,大概率不会接触到这些“未来”感的概念——机器人、人工智能。而事实上,“未来”已经到来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不但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而且已经开始普及和快速的迭代。
当孩子们长大,他们会不会发现,他们苦学的知识和技能,早已经被迭代,他们渴求的工作机会,已经被一种叫做机器人的新物种占有——而他们对此,却一无所知?
想到这里,赵冬生遽然产生了一股莫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他一直在苏州这样经济发达的城市做青少年机器人教育,他太清楚机器人的“强大”之处和机器人培训的重要性了。当前,机器人教育也正在发达城市渐渐火热起来。然而在大山深处,却是与未来的机器人时代深深地隔绝着。
这恰恰是赵冬生有能力做的。他曾和朱桂根聊过一个话题:以自身能力为别人赋能。他所拥有的能力,不正是科创教育吗?
“这一次的爱心公益之旅,给我的最大思考就是科创教育公益扶智,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捐助机器设备和教学物资,另一方面是进行教学师资的培训。这必然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将着手制定可执行的计划。”赵冬生说。
赵冬生还打算,把公益事业写进企业文化基因之中,借此提升和塑造团队的价值观、道德感;在具体执行中,也会考虑和相关爱心团体、当地有关机构联动,这样子可以把他们的爱心版图扩大到更广阔的区域。
简介:
苏州鸿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目前拥有教育品牌爱迪生机器人校区8家,80多名在职员工,业务辐射苏南和苏北。
鸿润是STEAM机器人课程、教学实验室设施提供商和服务商,致力于把STEAM机器人课程带入3-18岁的青少年,以教育作为驱动力,推动青少年人工智能的普及、学习和应用。他们在STEAM机器人课程、教学实验室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与教育局、科协、教育机构、大专院校等开放合作,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激发青少年潜能,培养更多创造力人才。
爱迪生机器人教育项目:以爱迪生的好奇、思考、实践、创新、主动式成长教育理念为指导基础,引进欧美先进的STEAM的教育项目。基于STS、多元智能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由高校教授领衔,国内外科技教育大咖课程研发团体,和多年从事机器人教育一线专业教师,结合中国国情,设计、开发了横跨3-18周岁阶梯递进式系统课程体系。进而引导孩子们进行构思、设计、制作、运行、创新等五维一体化的学习。
通过机器人、数学思维、科学实验室、无人机、APP设计、3D打印等系列活动课程,让孩子提升动手能力,学习数理知识,训练逻辑思维,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独立专注的性格,发展沟通协作技巧等,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未来型人才。
爱迪生机器人教育中心遵循STEAM教学理念,将解决真实问题、项目引领学习、学科交叉融合与知识能力并重作为核心教育目标; 以“教育驱动科技 创意改变未来”为使命,将“学员第一、结果导向、学习创新、坦诚分享”作为核心价值观,从数学思维、科学实验室及机器人课程等维度全方位为青少年科学梦想的实现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