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若简 流光溢彩 林怡和她的款彩漆艺

发布:2021-09-14 21:08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漆之为用,史近万年;之为画饰,近三千年;漆画立帜,也是有两千年了。漆者,光泽华,似乌金而质滑;触觉润,近碧玉而非寒。明丽而堂皇,庄重而富贵。漆器之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任凭时光如梭,沧海桑田,其依然色泽如昨,沉淀岁月留下的痕迹。它通过不同的载体展现出了独一无二的魅力,简约、朴素,却又华美、大气,莹润的感光性透出东方的审美观。即便剥去华美的外衣,留下的也是质朴的本真,以及包容的智慧。

一说到漆器,人们就会联想到古代贵族的奢侈生活。确实,在古代,漆器造价昂贵,非皇家贵胄无以为用,马王堆出土文物可证之。多用各类镶嵌材料,仅金属类便有丝、片、粉、角等;其它者如蛋壳、螺钿、骨、牙、玉、石、贝……来者不拒,皆埋漆之中。规而范之,缘而逢之,各得其所,自然天成。

2021年9月25日,“流光溢彩——林怡漆艺作品展”将于世界文化遗产苏州网师园开幕,届时,观众不仅能一睹这位曾为故宫文物修复和复制的工艺大师精彩绝伦的漆艺作品,更能通过展览穿梭于浩瀚历史长河,去探寻美之真谛,从漆器到漆画,从传统艺术到当代艺术,从华夏先民的造物智慧到大工若简的东方审美。

款彩人生

 

林怡的工作室是一个“大隐于市”的所在,从苏州古城中心一条大的马路景德路进入一条较小的街道学士街,再拐入一条更小的狭窄旧巷北梵门桥弄,有一个苏州民族乐器厂旧厂区,进入厂区大门,要通过问人或主人出迎两种方式,才能得门而入。

连工作室的布局都是“拼凑”而成的,由一楼和四楼三个互不连通的房间组成,工作室内并不似许多同行的工作室一般“有排面”,物料杂陈,桌面上全是正在制作的半成品。因陋就简,但作品的美和价值,和其诞生何处无关。

出生于1956年的林怡,从事漆艺创作已近50年。林怡是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故宫研究院明清宫廷制作技艺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漆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2000年与先生陆授葆共同创立苏州葆怡堂文化艺术传播工作室(现“姑苏区葆怡堂文化艺术传播工作室”)任漆艺总监至今,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福建省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收藏,2018年在苏艺天工大师系列——林怡漆器艺术个展在苏博忠王府楠木厅举办,展出有代表作或系列代表作超过100件,观展人数30余万人。

1973年,林怡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苏州雕刻厂设计室,跟随濮安国先生学习家具设计及图案,又跟随沈德潜、亢公爽两先生研习花卉、山水、虫鸟等。经过刻苦钻研,再加上这些前辈们的指导,1976年林怡设计的螺钿髹漆小茶台在广交会上初获5套订单,这给予了林怡非常大的鼓励,自那以后,她就开始专门从事漆器家具设计和绘画图稿的创作。

此后,林怡考入了苏州工艺美术职工大学进行系统学习,毕业时创作的四折漆绘屏风广受好评,她的漆绘能力开始获得行业认可。1983年至2000年,在苏州漆器雕刻厂工作,在此期间,曾于1986年应邀担任《江苏省首届漆艺作品展》评委,1989年设计的《瑶池仙境》地屏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三等奖及部优产品奖三等奖。

2000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之后,2008年作品《玉堂富贵》获漆花杯中国漆器艺术精品展银奖,2009年作品《上韵》、《山高水长》分获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和优秀奖,2011年作品《伯爵图》获2011中国漆器暨漆画艺术精品展百花漆花杯银奖,2012年作品《金阊图·三百六十行》获中国(苏州)工艺美术?丝绸艺术大展暨首届苏艺杯金奖,2016年作品《金母娘娘》、《玉堂富贵》分获中国(苏州)启迪·苏艺杯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铜奖;2019年作品《神树》获中国“苏艺杯”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4年,林怡受邀参与复原并复制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内装修隔扇心漆纱装饰物,获阶段性成果,还复活了失传近百年的传统漆器工艺“犀皮”。2020年,她配合苏州非遗大数据采集项目完成了《千里江山图》全流程大数据采集工作。这些工作,为漆艺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倩盼之美

 

林怡主攻款彩,这是从她研究出版于1938年的《中国宫廷家具书》开始的,遂师从黄瑛琪,研习雕刻技法。

《游宦纪闻》载:“款谓阴字,是凹入者,刻画成之。”这是对款彩工艺最简明的阐述。款彩,在工艺技法上也被称为刻漆、刻灰、深刻、大雕填等,由雕漆一类雕刻技艺发展而来,综合运用了彩绘、填漆、戗金等髹漆技法,制作工艺繁琐,是明清时期流行的髹漆工艺技法之一,艺术水准极高。

相对传统绘画技法,款彩是以刀代笔,用刀法在漆板上来体现点线面的造型关系,是大漆髹漆技艺与刀尖艺术的融合,或素雅,或斑斓,方寸毫厘间尽显精妙。而通过刀法展现轮廓和基底,再用颜色来焕发新生的方式,仍能重现原作意境。阳起阴底是款彩最本质的饰工艺,留下需要的、铲掉多余的部分进行绘画即为款彩,因而可以说款彩是雕版元素叠加中国重彩绘画元素而成。《髹饰录》赞曰:“用金银为绚者,倩盼之美愈成焉。”苏州的款彩极负盛名,清代徐扬所绘《姑苏繁华图》长卷中就有六家漆器店,乾隆亦曾赞曰,“吴下髹工巧莫比”。

自乾隆开始,清宫皇室漆器大多由苏州工匠完成。此后,随着时代的更迭,工业流水线的诞生,苏州漆艺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再如先前那般名声显赫,但仍有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匠人们坚守着这门手艺,他们遵循着《考工记》中记载的设计原则:“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甘于寂寞,发扬着工匠精神,完成一件件令人赞叹的艺术佳作。

时至当代,林怡作为苏州漆艺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者,于款彩技艺更有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

一件款彩从木坯到成品需要多重工序,每道工序都力求精益求精,又因着大漆的特性,制作款彩除了需要精湛的技艺,耐心与毅力也是不可少的。小型款彩的制作期大概是一个月,一般的款彩最起码也要两个月,如果是屏风或者移门,则需要三个月。

款彩的工艺流程,先要在木坯上刮生漆,随后贴上麻布,或撒生麻丝压实,再刷漆,包边做防水层。防水层做好后,选取苏州御窑金砖的瓦灰,混合特制乳液做成款彩腻子刷上,按需要决定腻子的厚度,自然风干。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苏州漆器雕刻厂与苏州造漆厂共同研制了适合现代工艺的粘合剂,其混合出来的腻子黏性好,还能使灰底不会开裂,这很大程度使得款彩工艺得到发展与拓新。只是近年,此款粘合剂停产了。林怡回到“原点”使用生漆组合其他一些添加剂进行反复配比、测试,最终形成了现在在漆艺圈普遍使用的“生漆粘合剂”配方。

风干好的灰层需要经过水磨,使表明平整,便于封薄漆。封漆是一遍又一遍反复的过程,封好漆的板材继续打磨,随后混合特定比例的生漆和松节油,用推光漆反复擦拭表面。经过推光漆处理好的漆板是哑光的,要想让它黑沉如镜,还需在表面揩清漆五至六遍,才能达到理想的平滑度。

这样前后反复二十多道工序称为“髹漆”,起码需要一个月才可完成,而髹漆又是漆艺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步骤。髹漆好后的漆胚需要放置在荫房阴干,待到阴干后就可以准备刻漆。刻漆前需将事先设计好的图稿浆糊在阴干好的漆板上,完成贴样。刻时先用月牙刀沿着纸样的线条刻轮廓线,这叫“单刻”。单刻出轮廓线之后,要把图稿洗去,使表面只留下图案轮廓的刻痕。再用平口刀沿着轮廓将漆皮铲除,并按要求留出灰底,表面和灰底之间要形成一个坡面。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师傅们在漆板上的走线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细微处可以如发丝般纤细。

图案刻好后,细细将铲平后的灰底打磨平整,然后在需要撒螺钿砂做图案肌理的凹处上生漆,待其阴干至表面结漆膜至略微粘手时,即可开始贴金。先将金箔取出,小心贴于砂面之上,然后用羊毛刷刷除多余金箔,最后用丝绵轻轻抚过表面,扫除多余金屑,再继续静置阴干。

根据所绘内容,在金面或灰面直接施彩,绘于金面的色彩要求轻薄有度,而绘于灰面的色彩也不能过厚,须一笔完成,晕染有度,否则色彩干后会开裂变形。色彩大多选用矿物颜料或植物颜料。矿物颜料色彩斑斓鲜艳,如石青、石绿等;而植物颜料多清雅淡丽,如花青、藤黄等。

施色完毕后的漆板阴干后即可上油。上油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画面,并提亮色彩。用纯棉白布擦上苏子油,来回擦拭漆板表面即可。至这步,整个款彩才算完成。

虽然文字能以三言两语概括款彩工艺,但实际其每一步工序都复杂而极致,需要反反复复数十遍甚至上百遍地重复。严谨而又认真是对细节的考究,反复的髹饰与上彩是对艺术品质的要求。正是有着这样的精神,才能使得这份古老的技艺得到不断创新,突破极限从而得以延续传承。

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这样说林怡:“以人观物,以物观人,是为格物。造物亦是自我铸造。在那些自由连绵的线的流动间,在那些平面与立体的自在变换间,林怡将物与人的联系阐释通透,我们在看物,也看到一位艺者执着坚定的心。”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