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奋力攻坚

发布:2021-10-14 17:04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苏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先后建成全国首批地级国家生态市、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文明建设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9月17日,由苏州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美丽苏州生态行”采风活动拉开帷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聚焦“自然生态修复”、“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等多个领域,体现生态文明时代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和新的方向,致使在苏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这也是从生活环境维度对“苏州为什么宜居”的一种全新诠释。

张家港的“香山修复工程”

 

这是一个昔日的郊区乡野,如今演变生态崛起之路的样本。守好生态底色的同时,向修复创新谋求突破。张家港香山的十年,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苏南模式”的转型缩影。

香山本是张家港市独特的山体资源,它的海拔是136.6米,是张家港的至高点。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当时张家港处于大开发大建设时期,开山采石促使香山留下一个深约40米,面积达300亩的一个大型荡口,周边分布窑厂、采石场,存有数十个化工企业以及百余个化工储罐,对周边的生态环境污染较大。

2010底,张家港全面启动香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山体生态修复及环境优化工程,“已经被挖到地下40米了,没有办法全部修复,我们因地制宜,改建成香山湖”据张家港香山管理处办公室主任陈阳介绍。

香山湖乃是半人工半天然所成,修复时节恰逢梅雨季,雨水丰盈填满水域面积,而后长年雨水补给。湖泊之上修葺了红色浮桥,成为而今的休闲娱乐项目。早在2015年,香山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建设纯以生态结构塑形,截止目前水域面积400亩,绿地占地300亩。为增强旅游趣味性,景区打造了樱花园与梅花园,花季引得游客络绎不绝。自建成以来,便成为网红打卡基地。据估测,平均每年入园人数达到六七十万人次。陈阳表示,“前期还是以生态修复基础建设为主,后期餐饮、住宿也在慢慢引入”。

2018年5月25日,时任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来到张家港,就沿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工作进行调研,香山生态修复工程是李亚平一行调研的点位之一。李亚平表示,“香山之所以成就今天的面貌,是改革开放40年来,张家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成就城市历史性“飞跃”的一个生态缩影。”

正是因着张家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整体关停了东沙化工区,转型目标直指生态环保;取缔了香山化工品原材料交易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携手北影的文创业态,才塑形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张家港画卷。

苏州有“三大法宝”,“昆山之路”“园区经验”及“张家港精神”。近年来,张家港生态环境局贯彻精神理念,以制度创新来谋突破,编制了全国首个县级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勇闯无人区。苏州市张家港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秦国平表示,工作上主要出现在一个“谋”字,下一步,将打好港城生态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从全流域全方位多维度的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吴中区黄墅村的“逆袭”

 

“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是今年的高频词汇。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的开篇,留下这样的语句,“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里的乡土性,并非庙堂之上居高临下的俯瞰视角,恰恰是平视和重新审视“乡土”。如今,乡村振兴,通过特色产业路径能够从内释放乡村的活力和潜力,位于苏州吴中区临湖镇的黄墅村就是这样实现乡村富裕的。

黄墅村是苏州吴中区临湖镇灵湖村的一个自然村,村庄镶嵌在太湖边的森林水域里,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当前拥有“临湖农业产业创意馆”“灵湖村精致农庄”等特色农业文化旅游项目,陆续研发孵化了系列品牌农产品,先后成立了“苏州市乡村振兴学堂”培训基地,苏州百年老字号“乾生园”稻米糕点生产基地等。

通过全力打造乡村优质产业链条,形成项目抱团优势及配套产业集群。2017年10月,灵湖村黄墅自然村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单位”。并先后获得了“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2018年度全国防灾减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等国家级殊荣。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望得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社会主义精致农村村落,在2015年之前还是一个贫困村。它究竟是怎样“逆袭”的?

灵湖村党委副书记龚颖涛介绍,“我们整个行政村也是受两条红线的管控,一个是生态红线,还有一个是土地红线。”这个原因致使黄墅村无法发展工业厂房,转而投入生态建设。“当时我们对于生态环境的意识可能走在前列,在2000年前后,我们就开始打造生态林,现在这些树木都有近20年的树龄。”

要想富,先修路。路是农村的命脉,路通了,农村才能振兴。黄墅村也是这个思路,据龚颖涛说,“之前村民出行困难,三轮车和电瓶车出行都比较困难,”后来下了大功夫修路,“修路让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和改造,我们今年的调查发现,村上每家每户的汽车保有量125%”道路建设是打造农村生态的大前提。“从前村庄没有改造好,村里人都不愿意来,现在村里有些户口迁出去的,现在全部都回迁了,回来把自己家的房子重新装修”龚颖涛说。

孔瑜婷本在市区从事设计工作,最初因为生孩子坐月子的缘故重新回到黄墅村,后期留在村内,目前在“呼吸森林咖啡馆”从事店长的职务,工作与家庭两不耽误的她,发出由衷地感慨:“现在村里发展情况非常好,通过一大批实实在在惠民工程、特色农文旅项目的落地建成,有离家近的选择就不会想要再出去谋求机遇,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解决了就业。”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之一。“乡村振兴”是“做大蛋糕”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简单地“均贫富”,而是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得到应有的回报,实现全社会福利的不断提升,这在黄墅村有了最为直观的文化体现。

据了解,目前苏州吴中区整体在打造“天堂苏州 最美吴中”的区域品牌,如黄墅村一般的自然村落,在吴中区颇为常见。吴中区生态环境局一级主任科员王健表示,“特色田园乡村、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是工作的重点,吴中区生态环境局将致力于在长三角打造亮丽的生态高地。”

 

太仓“生态安全缓冲区”

 

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是江苏在环保领域的重大政策创新。去年,江苏省将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出于“为环境增容、为企业减负”的考量,为缓冲区建设探路。

2018年以来,太仓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大污染防治,全面实施入江排污口排查整治,计划取消港城组团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设在长江的排污口,在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末端,配套建设生态湿地净水工程,构建“潜流湿地+表流湿地+沉水塘”复合型生态湿地,充分利用湿地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功能,对氮磷等污染物进一步生态降解削减后,再经六里塘进入内河水系,大幅降低入河入江污染负荷,增加内河生态流量,扩大生态环境容量。

“原来的尾水是进入长江的,现在通过生态缓冲区的建设,尾水得以净化,减轻了对长江的污染,生态效益是立竿见影的,”太仓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洪海介绍。

据悉,生态缓冲区的项目是2019年3月开工建设的,依托专业化的实施团队,以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监管主体,苏州城投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为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单位,项目每年的日常运营费预计375.3万元,总投资1.52亿元,打造了兼具尾水深度净化、生态湿地、科普宣教、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生态湿地区,最终形成一套人工生态湿地尾水深度净化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技术规范,为江苏省“生态净化型”生态安全缓冲区提供典型示范。

太仓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洪海说,“为了建设,投入十分之大,但是生态效益可以常年保持高质量的水平。”“太仓总共有4个入长江的排污口,通过生态缓冲区的建设,目前已经取消了两个,下一步工作就是争取取消剩下两个。”

近年来,太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坚持气水土协同改善,不断放大田园城市生态优势,而生态缓冲区的建设,则让“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基底更加突出。

 

“博世苏州”的绿色发展

 

在过去一年里,政府、社会、大众均高度重视“双碳”目标。中央、国务院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2021年3月15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博世集团作为世界领先技术的供应商,秉承兼顾企业经营、环境发展、社会利益三方面平衡的发展理念,践行着绿色发展的方向,积极实施节能环保改造项目,如通过空调工艺排风和转轮热回收、仓库LED更换等,2018年就降低碳排放1852吨,近年来更是聚焦于气候、能源、水资源的保护,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事业。

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是从四个路径来实现碳中和。首先是提高能源的效率,从源头上考虑减少能源的使用;其次是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第三是购买绿电;’最后对于不可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选择投资优质的环保项目来作以抵消。

“低碳”之路上,博世汽车已然探索多年,从2005年起,便开始了全球范围的追踪“如何实现绿色环保”,在2008年时,确定了全球碳减排的目标,最终才得以在2020年个别项目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但是想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目标,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放眼中国,时局还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及碳排放量的体量巨大,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对能源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还有限。

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中,高碳化石能源比重仍然较高,特别是煤炭占比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能耗处于相对较高的状况。这些因素决定想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统筹好减排与发展、短期与长期、转型与安全、整体与局部等关系,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双重优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而博世汽车在苏州,真真切切破解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能源节约不能同时兼得的“不可能三角”。

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中国发展转型,代表着人类转型的大方向,放眼中国必须迎头赶上,而不是踟蹰不前。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博世汽车,之所以能直面挑战、赢得未来,离不开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局的引领与指导。据了解,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减污降碳方面做了多项探索,通过资金引导、源头控制和技术指导等方式,持续挖掘企业减污降碳潜力。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列市(区)第一,为历年最高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位列全省前十,在苏州市国控点中排名第一。

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处处长吴启德说,“通过教育引导,提高民众的能源素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自身幸福感的关联。下一阶段,工业园区将进一步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更加注重污染源头控制和系统治理,着力打造蓝天白云、低碳循环的绿色园区。”

 

生态环境的“苏州答卷”

 

从苏州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近五年来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标志性成果。2020年,苏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4%,较2015年上升17.5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3.1%,成为全省PM2.5浓度率先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之一。

饮用水水源地年均水质达标率100%,长江及主要支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太湖连续13年安全度夏;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群众满意率从2015年的81.7%上升到2020年的91.8%。

同时,全市域、全岸线、全方位、全领域推动长江大保护工作,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作坊)专项整治,累计整治5.35万家,腾出发展空间7.8万亩,其中复耕复绿面积1.16万亩。

积数载之功,被誉为“最强地级市”的苏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奋力攻坚,已然铸造“绿色生态”的城市品牌。十九大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全国确立,苏州环保系统尽锐出战,奋楫笃行,以开放的思路、市场的办法聚集和配置各类要素,促使绿色发展的动能充沛澎湃。苏州生态环境起跑时就在冲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苏州之所以宜居,生态建设作为城市软实力,在“十四五”开局征程上不负期待。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