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食汇姑苏 第34届中国厨师节启幕

发布:2025-10-29 18:07    来源:长三角时讯
 
 
 
 
 
十月的苏州,空气中不仅弥漫着桂花的甜香,也交织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菜肴香气与全球餐饮人的热情。10月19日,以“匠传百味,健康筑航,创新厨道,新韵苏香”为主题的第34届中国厨师节暨2025中国厨艺与餐饮博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下帷幕。
这场为期三天的行业盛会,以“一节一展、七赛七会”的矩阵呈现了中餐行业的顶级水准,更因其“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成为大型行业活动市场化转型的标杆案例。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厨师节将连续在苏州举办三年,以市场化运作引爆行业盛会,“苏味”出圈塑造产城融合新范式。
 
市场活力的充分释放
本届厨师节在政府提供支持与行业引导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参与度与影响力创下历史新高。参会人次超10万,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代表、展商与市民共同参与,凸显强大吸引力。700余家优质展商踊跃参展,展会面积近4万平方米,规模与数量较上届成倍增长,彰显商业潜力。
这场由中国烹饪协会与苏州江南美食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盛会,不仅是商务部2025“中华美食荟”系列餐饮促消费活动的重点环节,更首次与世界厨师联合会亚洲区主席会议同期同城举办,创下中国餐饮活动参与国家数量、参会规格新高。它超越了单纯的技艺比拼与商品展销,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全球对话、全产业联动的美食文化盛宴,清晰地勾勒出中国餐饮业在传承与创新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
 
各地美味的共融共生
本届厨师节以其空前的开放姿态,打造了一个“免费看、免费尝、免费逛、免费学”的全民“美食游乐场”。4万平方米的展区化作了美食的海洋,700余家优质展商在此汇聚,据主办方统计,仅17、18日两天,就累计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现场人潮涌动,气氛火热。
一进入展馆,浓郁的“苏韵”便扑面而来。苏州饮食文化展区率先“圈粉”。老字号“黄天源”带来了重阳糕、八宝饭等经典苏式糕点,其总经理陈磊介绍:“我们特意准备了真空包装的小糕团,方便外地游客携带。”然而,苏州只是这场中华美食交响乐的序章。紧邻的湖南展区现场派发着手工银丝卷、盐菜包;湖北企业每日豪气免费送出300斤小龙虾;来自泉州的石花膏、拳头母摊位前早早排起了长队。
“从宁夏的鲜切牛肉到苏州的现做糕团,一圈逛下来尝遍大半个中国。”市民王女士的体验是这场全民盛宴的缩影。她的购物袋里装满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收获,还顺手买了非遗面塑作伴手礼。宁夏固原的香酥牛肉饼摊位前,等候五分钟的张阿姨赞不绝口:“牛肉很香,皮很脆,没有白排!”巨大的客流让展商们喜出望外,一位展商感慨:“带来的十几箱酸角汁已经售罄,人流量远超预期!”
这场盛宴不仅是味蕾的旅行,更是知识的学习。大师讲堂上,国宴大厨王素明手执面团,慢动作分解灯笼撒子的制作诀窍,将其升华为一场精细的“技艺解剖”;亚洲十大名厨周文荣则围绕“阳澄湖一号三部曲”和“秋江宴·锡韵双珍”,深入浅出地讲授食材本味与搭配之道。深藏于专业后厨的烹饪绝学,在此刻化作市民游客触手可及的美味知识。
 
“苏味”主场的匠心演绎
厨师节的灵魂,永远是人,是那些手握炒勺、心怀敬畏的厨师们。在烹饪赛事板块,七项专业比赛同步展开,其中“2025中餐厨艺世界锦标赛”和“2025西餐烹饪技能大赛”因其获得世界厨师联合会官方认证而备受瞩目,获奖选手将获得国际通行的资格认可,这为中餐厨师走向世界舞台铺平了道路。
赛场之上,是技艺与创意的极致比拼。超过2000道经典菜品与创新之作在此呈现,从苏州精致的松鼠鳜鱼、苏式糕点,到湖南香辣鲜活的剁椒鱼头,再到泉州风味的姜母鸭……各路烹饪高手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在色、香、味、形、器上征服评委。记者在赛场观察到,调味料成为厨师们的“秘密武器”,无论是用于提鲜的浓缩鸡汁,还是用于增香赋味的鲜酿造酱油,亦或是打造地道川式风味的牛油香麻辣酱,这些看似寻常的调味品,在厨师们的手中化为点睛之笔,让熟悉食材焕发出新的风味层次。这背后,是厨师对风味科学理解的深化,也是对“匠传百味”这一主题的生动实践。
而作为东道主,苏州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本届厨师节注入了独一无二的“江南韵味”。这种韵味,在“苏帮菜非遗传承人”陈建平带来的“老苏州文夫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蟹粉豆腐、松鼠鳜鱼、黄焖河鳗等名菜荟萃,尤其是“白汁鼋菜”,看似形态完整,实则肉质酥烂脱骨,完美诠释了苏帮菜“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的精髓。从业36年的陈建平不仅深耕传统,更致力于创新:“我们借鉴各地菜系与国外技法,融入新原料、新元素,让苏帮菜更贴近年轻人。”
东山宾馆的“桂花宴”则成为展区“流量担当”。盐焗桂花一号虾、金桂水晶肉、金菊桂花秃黄油……八菜一汤、六冷盘、二点心、一甜品,全部围绕桂花主题展开。厨师长朱少华介绍,其中最费功夫的是“夜来香炖三套鸭”,需做到拆骨不破皮,小火慢炖3小时,再以胡萝卜与白鱼蓉制成丹桂点缀,追求清雅与咸鲜的极致平衡。
在厨艺绝技绝活展示区,57岁的昆山非遗传承人董阿明,作为苏州唯一登台“打擂”的烹饪大师,展示了他的苏式董记爊鹅。这绝非普通的鹅,而是“绣花功夫”的产物。经过“三起三落”长达5小时的爊制,辅以20多种天然香料秘制成的香料包,最终成就了酥烂脱骨、爊味入骨的苏式经典。
而与这些传统手艺相映成趣的,是一个特殊的苏州“厨师”——来自苏州企业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食万星厨智能料理机。它现场烹制咕咾肉和响油鳝糊两道经典苏帮菜,从下锅到装盘全程程序驱动,仅需2分30秒即可出餐。该公司销售负责人何海展望未来:“AI识别菜谱、AI创作菜谱功能上线后,机器人将能自动烹饪指定菜品。”这预示着,科技正成为传承“苏味”、应对未来生活方式变革的新路径。
 
科技与文化交织并进
如果说传承是厨师节的根基,那么创新就是其最澎湃的动力。本届厨师节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无疑是科技对传统餐饮业的深度重塑,其中最富象征意义的场景,莫过于“2025智能机器人烹饪大赛”。
人机共舞,科技赋能厨艺未来。15名“机器人选手”与专业厨师同台,生动演绎了传统技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20余款最新型烹饪机器人集结成阵,不再是实验室的概念产品,而是真刀真枪地同场竞技。翻炒臂精准地模拟着大厨的“颠勺”,投料仓按克重定时投放食材与调味料,AI视觉探针实时监测火候与食物状态……它们在智能化应用性、操作便捷性、出品稳定性等四大维度上一决高下。从复杂的中式炒菜到标准化的快餐、夜宵,机器人“大厨”覆盖了全场景菜单,致力于实现极致的“标准化出品”。
 
国际舞台的竞技与对话
本届厨师节,是技艺的擂台,更是思想的高地与国际对话的窗口。首次落地中国的世界厨师联合会亚洲区主席会议,汇聚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主席及代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美食之都”城市代表、欧美杰出中餐从业者共商发展大计,极大地提升了盛会的国际成色。
国际竞技,苏州味道登上世界舞台。竞技场上,中餐厨艺世界锦标赛作为全球唯一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世界厨师联合会认证的中餐国际专业赛事,汇聚全球55个城市的106支顶尖队伍,424位名厨。3000平米的实景舞台、24灶同开的震撼场面,不仅是一场技艺比拼,更融合苏州在地化全媒通道以对标全球顶级赛事的专业呈现,成为中华美食文化国际传播的盛大窗口。最后苏州本土队伍斩获4金、8银、3铜,企业团队成为赛场主角,实力获得国际认可。
“菜有千味,人有千胃,”辜庆林说,“融合是为了打动更多味蕾。今天在赛场上和这么多来自国际的顶尖高手,用菜品对话,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种对话是双向的。来自美国乐山味道餐饮集团的邵晓雷也表示,此次参赛能从国内选手身上学到许多创意,“他们的摆盘、当地特色菜品都很亮眼,这些好想法我会带回美国,融入餐厅的菜品里。”
同时,“2025中国餐饮连锁加盟发展论坛”与“中餐出海——餐饮业国际市场战略发展论坛”等高端论坛的举行,为中外餐饮头部企业代表、行业专家提供了深度剖析行业痛点与机遇的平台,共同绘制着中国餐饮业国内连锁化与国际化发展的转型升级蓝图。
 
“苏味”破圈勾勒生态
本次厨师节打破传统“政府办会”模式,以市场品牌为主体,以江南美食文化基金会和中国烹饪协会联合主办,市民参与为根基,实现了“节庆即消费、传播即品牌”的综合效应。
从烹饪科技展示,到苏州老字号、米其林餐厅的实景宴席,市场品牌成为内容创造与体验营造的核心。市民热情引爆现场,形成“全民打卡厨师节”的热潮,体现了市场化运作带来的高公众参与度。
值得一提的是,提前一年策划的城市“大部头美食片”:《人间至味是清欢》、《千年苏州:美食之城欢迎倷》、《何以苏味》等专题片与微纪录片在会前与会中广泛传播,形成“未赛先热”的舆论氛围。苏州广电通过多平台、多IP、多业态联动,实现总流量超千万,推动“苏味”从地方风味升级具有市场价值的城市文化符号。
苏味出圈还植根于近几年苏州全域对餐饮的高度重视、厚积薄发。2024年,苏州首次成立了江南美食文化基金会,并在苏州市商务局指导下,连续两年联合多家在地化协会主办“苏味美食大赛”已成为苏州专业类餐饮人才梯度培养孵化器,为此次厨师节选送推荐了一批苏味名厨、苏味名品,苏味名店等。苏州市商务局、江南美食文化基金会多维度联合推选的“苏州十大碗”,多语种发布的苏州必打卡美食名录有亮点、有看点、既有国际范,又有烟火气,成为此次了在全国出彩出圈的重要基因。
以本届厨师节为引爆点,苏州正通过市场化路径,将“苏味”从风味品牌提升为产业引擎。在《苏州饮食文化振兴计划》的政策框架下,苏州通过激活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鼓励模式创新,推动餐饮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
厨师节期间,众多苏州餐饮企业与供应链伙伴达成合作,本地品牌与国际裁判深度交流,展现了“以会促产、以展促商”的良性循环。更值得期待的是,在市场力量与政府引导的双重驱动下,旨在将“苏味”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与文化IP,实现从“节庆流量”到“产业增量”的跨越。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在大会闭幕式发言中表示,这是一届“守正创新”的盛会,让技艺与时代同频共振;是一届“赋能产业”的盛会,让共识与行动同向发力;也是一届“浸润苏韵”的盛会,让地域与行业美美与共。
第34届中国厨师节的成功证明:一场真正有生命力的大型盛会,源于市场的活力、品牌的参与和市民的热爱。苏州通过“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市民共享”的创新模式,不仅成功举办了一场高水平的国际行业活动,更探索出了一条“以会兴产、以食兴城”的产城融合之路。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立体、多元、充满活力的中国餐饮业——这里,有对千年匠心的虔诚守护,也有对前沿科技的大胆拥抱;有对本土风味的深沉热爱,也有对全球视野的积极追求;有个体厨师的闪光,更有整个生态的协同共进。未来的餐桌,因这场盛会而更值得期待。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