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

发布:2025-03-29 10:08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张志强
桃花潭,一个名字里就带着诗意与画意的地方。它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幅水墨画,静静地铺展在世人面前。春日里,我再次踏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这片令各地文艺界人士心驰神往的仙境。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那份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
经322省道过溪口大桥右转,顺着依山傍水的柏油路走,左有映山红相迎,右有桃花垂柳引路,当你的目光还停留在水光山色上时,路上矗立着一个大牌坊巍峨壮观,上面刻有“桃花潭牌坊”的字样,就离桃花潭景区不远了,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满目的桃花。粉嫩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在枝头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桃花的香气随风飘散,沁人心脾,随处可见美女游客们在桃花树下各种摆拍直播,可谓是景中有人,人中有景,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漫步在桃花林中,如同置身于一个粉色的梦境,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被这温柔的色彩所化解。
放眼可见不远处那座“桃花林里耸云霄,朗朗风铃十里遥”的文昌阁,让人有种未入阁门胸臆阔的感觉,与阁相邻的翟氏祠堂,一砖一瓦都见证了这片土地的不平凡,墙上画像中每一个翟氏族人都是桃花潭的骄傲。画中每一个翟氏族人都为桃花潭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还有隋朝扶风会馆(属国内会馆鼻祖)、唐代踏歌古岸与怀仙阁隔江相对、唐代大中六年(852),皇帝下令修建的义门以表彰万氏家族孝义精神。义门不仅是一个建筑实体,更是万氏家族孝义行为的象征。
太白楼又名谪仙楼。位于钓隐台畔,玉屏路74号。北侧临桃花潭,据传此屋为翟子高、翟叔周后人为纪念李白而建。清乾隆间设“敬业学堂”,民国时改为“敬业学校”。
鞑子楼元代所建,是元朝统治者在皖南地区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古迹,万家酒馆、汪伦墓……至今保存完好,古意盎然
更有历数朝兴盛不衰的南阳古镇和万村老街,那一条条被走得溜光的石铺小路是古镇老街的灵魂,走在上面几分钟思想马上就会有穿越到遥远古代的感觉。
有一年春天我和朋友走在这石铺小路上,脑子里瞬间浮现出了古代这条路上的繁荣热闹场景,神奇的是李白和汪伦逛街的画面一一在脑海里浮现,朋友一路走一路好奇地问店家,悠悠岁月如此漫长,你们老字号店铺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店家笑着说一代接一代传呀。此时在店门口路上看见一块青色很光滑的石头,突然诗心涌动随口来上几句:
依江古镇正逢春,老树朝阳叶叶新。
何以繁华千百载?俯身路石问磨痕。
朋友听后笑着说你是不是刚才在踏歌古岸给诗仙杯子里倒饮料了。
桃花潭的水更是美得令人心醉。春夏时节,镜水花山近,秋冬时节,鱼鸟云中游,春天“一叶小舟犁水过,恰逢桃花江中落”,更是会让文艺界人士灵感满溢。
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雨雪阴晴,早上的桃花潭水常会升起一层白雾,此时无论垂钓老者还是身着汉服的女子只要来到此处,都会瞬间变得超凡脱俗,堪比九天仙境的神仙。
除了桃花与水,桃花潭的石头别有一番风味。那些散落在潭边的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圆润光滑,有的嶙峋突兀,它们静静地守候在这里,见证了桃花潭的沧桑变迁。我轻轻抚摸着这些石头,感受着它们的质感与温度,仿佛能听到它们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桃花潭美是永恒的美,在我心中它的美是不分季节的,一年初春时节我和朋友路过这里,就瞬间被两旁的景色勾起诗意,作了一首绝句:
十里边山十里香,梅花舞罢李花忙。
劝君莫叹时不待,三月桃红秀主场。
五月的桃花潭更是彰显出了四A级风景区魅力,花红似火的石榴树正值花期给这五月的天又增加了几分热情,此时各种颜色的龙舟汇聚桃花潭,参加一年一度的桃花潭舟赛,场面壮观,每一个队员都斗志昂扬,风雨无阻,央视及各知名媒体纷纷架起了长枪短炮,全程跟拍,前来观赛的游客多如潮涌,停车位更是一位难求,我曾作诗表达这盛大赛事场面:
又临端午火榴红,古岸欢呼掩鼓声。
五色龙分千尺水,携风带雨竞雌雄。
桃花潭是泾县人的骄傲,桃花潭更是泾县游子在外谈资的底气,每当刷到全国各地游客发的有关桃花潭抖音视频时,我都会打开评论区细细地品读每一条,看到泾县游子在评论中的语气,那种自豪,那种亲切,余味中又带着些许无奈和失落,应该是画面中的情景让游子们思乡之情倍增,此情此景的确是让人无言以对,我曾用这两句回复,“桃花正艳弋江岸,只待天涯月下人”。
桃花潭更是泾县诗词爱好者的骄傲,世人皆知诗仙别汪伦时所作《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仙这首传世佳作不只是让两人之间真诚深厚的友情成了千古佳话,更是让泾县成了诗词之乡,给桃花潭的文化背景镀上了一层厚厚的金,千百年来这里曾有多少名流雅士慕名而来,多少追求诗和远方的文人墨客寻着诗仙的足迹来探访感受呢?我可以大胆地说,桃花潭的水早已带着无限豪情融入了四海,踏歌古岸早已见证了古今无数梅兰之约!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