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儿童 看见人类未来的命运

发布:2021-01-29 12:27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江南都市

看见儿童 看见人类未来的命运

 

编者按:

2020年12月5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以“生命教育与儿童成长”为主题。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开幕式上通过视频作《生命教育,让每个儿童幸福成长》主旨报告。本文节选自改报告,有删节。

 

教育回到常识,从看见儿童开始

重视儿童,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

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制定了一份《国际儿童友好城市方案》。他们关于儿童友好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护儿童权利,二是满足儿童需求,三是确保儿童参与。

为什么要关注儿童,为什么要儿童优先,为什么要对儿童友好?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对于成年人居多的社会而言,儿童是弱势人群。第二,童年生活是否幸福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第三,童年的长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高度。一个国家对儿童关注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国家文明的程度。儿童是一个未经雕琢未受污染的个体,虽然不够成熟,但是弥足珍贵。儿童身上保存着人类最珍贵的品质。

第一个品质,好奇好问。当儿童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都是他所未知的,他对世界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他想探索,他想了解,好奇心和提问题,是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

第二个品质,纯洁天真。儿童是纯洁的,天真的,没有我们成年人世界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有各种虚假、狡诈、丑恶。在生活中,我们如果说一个人很天真,很纯真,很纯洁,往往就是表示他有童心。这自然也是弥足珍贵的。

第三个品质,无忧无虑。儿童本质上对这个世界是不设防的。他没有什么忧虑,不用担心明天,也不用考虑油盐酱醋,不要担心任何的事情,他只要啼哭差不多就能够满足他的需要,所以儿童是快乐的。

第四个品质,活泼好动。这个和好奇好问是紧密联系的,他要不断的去探索这个世界,就需要活动,通过他的手,通过他的腿,通过他的肢体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你要跟他游戏、跟他玩,你要跟他奔跑,你要让他走进自然。

第五个品质,不惧权威。成年人世界是有角色之分,是有上级和下级的,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是有权威的。儿童世界里没有权威,没有大小,完全平等。所以当儿童和你争辩,儿童和你讨论,儿童和你坚持,你不要觉得是他太倔强了,而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把你当权威。

这五个品质基本上可以勾画出一个儿童基本的模样。我们看这五点儿童的基本特征,恰恰是人类最宝贵的五点品质。成年人是不是能够勇于探索,是不是能够真诚待人,是不是能够乐观开朗,是不是能够乐于行动,是不是勇敢坚毅,与他们在儿童时期这些品质是不是得到呵护有很大的关系。

随着人的成长,随着生活世界给我们的标准,我们的童心会不断地泯灭、不断地削减,慢慢地就不再是一个儿童了。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始终让大家觉得有童年的纯真,有童年的纯洁,有童年的好奇,是非常了不起的。儿童本身具备的品质,值得我们用心呵护。我们要珍惜儿童身上这些宝贵的品质,让儿童有真正的童年,让成人有真正的童心。让儿童童年的长度能够不断地去延长,让现在的成人更多地拥有童心,才能体现这个国家的高度。

以上的观点,是去年我在中国儿童发展论坛上的讲演,这里再次重申,是想表明,教育应该回到常识,首先必须从看见儿童开始,让儿童站在舞台的中央。看见儿童,让儿童站在舞台的中央,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儿童幸福成长,从生命教育开始

“什么教育最能发展儿童,什么教育能让儿童幸福成长?”这次疫情或许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疫情发生后,我曾在第一时间呼吁:“停课不停学”固然重要,但守住教育的底线、关注教育的本质更重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坚守教育的根本,反思教育的目的。面对灾难,我们到底要用什么来教育儿童?我们能不能把疫情灾难作为教材,把危机变成机遇,真正重构我们的教育?面对这样一场疫情,我们除了教会儿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应该传递哪些理念和认知?

一线医务人员的执着坚守,各条战线上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这在疫情防控中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感人的场景也可以化作课堂的养分,让孩子们乃至于全社会共同思考:在生命面前,个人、集体、政府乃至于全社会的“所为”与“应为”到底是什么?今天的儿童就是未来的专家、医务人员、公务员、企业员工等社会成员,不同的社会角色究竟要如何对待生命,如何理解责任,这些都涉及到生命教育。

应该说,生命和教育本来就是一体的,教育本来就是为生命而准备,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一个人的生命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同时拓展一个人的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帮助每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育应该以生命为原点,重归生命的本体,向内审视生命的本质,让生命回归自身价值;向外建构教育的场域,筑造生命的精神家园。

生命教育首先要关注自然的生命,因为这是生命的长度,人的肉身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我们认为,安全与健康构成了生命的自然属性,是生命发展的基石。无论是缺乏保全,还是健康,都不可能有生命持续的发展。

因此,我们主张,学校教育应该把关于安全的知识与技能教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了解居家安全、校园安全、社会安全、游戏安全、运动安全、交通安全、野外安全等常识,防止和应对校园暴力、疾病传染及其他意外。让师生知道,学会保全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选择。这也是世界生命教育的普遍做法。因为一个最简单的事实逻辑是:只有在生命得到保全的情况下,生命的其他意义才有延展的可能。

我们还主张,应该重视师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两性健康,让学生了解关于营养、运动、治疗等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情绪管理、环境适应、压力纾解等方法。

这次疫情也提醒我们,教育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安全与健康:学会勤洗手,懂得何时需要戴口罩,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学会紧急避险和自我保护,养成科学膳食、锻炼身体、合理作息等良好习惯。把这些做好了,生命的物质基础就打牢了。那碰到灾难、碰到疫情,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该如何自我保护并帮助他人?这也是教育中必须要加强的。

所以我说,儿童幸福成长,首先要从生命教育开始。我曾经提出“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其实就是要“让生命回归教育的主场”,把生命教育作为我们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作为我们教育的最大共识。

面向未来,让我们和儿童建立命运共同体

生命是大自然最为神奇的创造,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围绕本次论坛“生命教育与儿童成长”的主题,站在未来的人类自身来审视,我认为,推动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从和儿童建立命运共同体开始。

儿童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是人类命运的主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儿童,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和未来。关注儿童成长,就是关注人类的命运;对儿童友好,才会让人类美好,让明天美好。

我们曾经也都是儿童,儿童也都终将是我们。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每个生命,每个儿童都和我们的命运休戚与共时,都和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时,我们才能真正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让我们拉起每一个儿童的手,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和儿童建立命运共同体,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