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新火试新茶

发布:2019-04-02 13:57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有两句词,时时勾引着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句是张可久《人月圆·山中
书事》中的: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一句是苏东坡《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诗酒趁年华,美好到我忍不住要把
全词抄录下来: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一壕春水半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山中何事?世间又何事?未来不迎,过往不恋,何不生起今年的新火,烧一壶
洞庭山间的春水,沏一杯新茶,趁时光未老,把酒吟诗,图一个岁月静好、现世安
稳?
居于苏州,便同苏州人一样,试着把生活过成诗。 诗意的生活,也许离得开
酒,但如何离得开茶?茶之一字,上草,中人,下木,谓之“人在草木间”。它本是自
然界一株平凡的草木,这样的植物有千千万万,却唯有茶集了万千的宠爱。 苏州
出产的碧螺春,便集了苏州人的万千宠爱。
以苏州人对生活的信仰,泡上一杯碧螺春,看明亮的茶汤上漂浮着的细细
绒毛,抿一口,齿颊回甘,如同邻家女孩的浅语轻笑,如闻身侧丽人的悠悠体香,
别有一番风流韵味,不是诗意的全部,却是诗意的真谛。
出身
可能人类与茶的第一次接触,不过是一次孩子式的探索与猎奇。 行走在山
野里感到口渴肚饿,摘摘野果尝尝野草也是常有的事。 只不过有一天一人碰巧
吃到了茶叶,刚开始吃时可能和其他植物的叶子并无不同,微涩、微苦,但嚼着
嚼着发现口腔越发鲜活起来,涩逐渐化开带来生津,苦也慢慢消退变成甘甜。 不
仅如此,他或许还感到精神愉悦、振奋、精力比往常充沛了一些。
自此以后,他便记住了这株特殊的植物。 这种独特的经验很快便被分享出
去,茶也便从一株默默无闻的植物,上升为一种药品,成为人们碗里的菜及杯中
的汤水。
现在我们根据茶叶的加工方式将其划分成了六大茶类,通常人们认为绿茶
是最先出现的。 绿茶是一款完全不发酵的茶,其最核心的工艺是杀青,目的就是
利用或蒸或炒的方式,让鲜叶温度尽快提升到八十度以上,在这个温度叶子当
中的“酶”会大量失活毁灭,少了这种酶,叶内的茶多酚就不会进一步发酵,茶叶
也保持了其本身鲜绿的姿态。
杀青完毕后有的会揉捻,目的是做出标准优美的外形,将茶汁揉出附着在
叶子表面,这样冲泡时容易出味。 最后一步是干燥,进一步烘托茶叶香气,经过
充分干燥的茶叶也适宜长期存放。
作为江南历史名茶,苏州代表特产,每年春茶时节一到,各种碧螺春的广告
和产品就开始在各类媒体和市场上纷纷露脸。 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
品质上乘的洞庭碧螺春茶叶。
洞庭(山)碧螺春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基本上定义了洞庭碧螺春的产
区:苏州西部丘陵山区,包括的洞庭东山系太湖半岛、洞庭西山系四面环水的全
岛,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带,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碧螺春是绿茶的一种,所有按照碧螺春工艺制作的绿茶,都可以叫“碧螺
春”。 也就是说,无论是浙江、四川、云南、安徽,还有台湾,或者到国外如印度,只
要茶农愿意,按照碧螺春的工艺把茶叶做出来,都可以标上“碧螺春”三个字来
卖,绝对是童叟无欺,货真价实!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中国卖的碧螺春都是真的碧螺春。 但只有以苏
州东山、西山(金庭)为原产地的碧螺春,才能被称作“洞庭碧螺春”。 只有这两个
茶产区的碧螺春,才可以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
此外,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除了上述的原工艺、原产地,还
必须得强调一下原树种,就是上面说到的碧螺春群体小叶种。 当地茶农也会在
经营中,根据自己对这个群体小叶种的选择培育,再起一些自己喜欢的名字,如
茶农口中所说的“柳叶条”、“酱板头”、“柴茶”等。
至于四川碧螺春、浙江碧螺春、安徽碧螺春等,虽然也都是碧螺春,但和洞
庭碧螺春相比,仅仅是神似而已,可以说是一场茶界的“模仿秀”,这些也就是一
且将新火试新茶
/江南都市/14
社区版 特刊
文/且久者
1
5
/
/
便
绿
绿
绿
沿
绿
。碧
便
绿
8
5
使
便
穿
8
5
-
9
0
使
沿
使
8
5
1
/
3
绿
绿
姿
椿
绿
仿
广
绿
便
西
。而
便
———
西
便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