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新火试新茶
发布:2019-04-02 13:57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有两句词,时时勾引着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句是张可久《人月圆·山中
书事》中的: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一句是苏东坡《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诗酒趁年华,美好到我忍不住要把
全词抄录下来: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一壕春水半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山中何事?世间又何事?未来不迎,过往不恋,何不生起今年的新火,烧一壶
洞庭山间的春水,沏一杯新茶,趁时光未老,把酒吟诗,图一个岁月静好、现世安
稳?
居于苏州,便同苏州人一样,试着把生活过成诗。 诗意的生活,也许离得开
酒,但如何离得开茶?茶之一字,上草,中人,下木,谓之“人在草木间”。它本是自
然界一株平凡的草木,这样的植物有千千万万,却唯有茶集了万千的宠爱。 苏州
出产的碧螺春,便集了苏州人的万千宠爱。
以苏州人对生活的信仰,泡上一杯碧螺春,看明亮的茶汤上漂浮着的细细
绒毛,抿一口,齿颊回甘,如同邻家女孩的浅语轻笑,如闻身侧丽人的悠悠体香,
别有一番风流韵味,不是诗意的全部,却是诗意的真谛。
出身
可能人类与茶的第一次接触,不过是一次孩子式的探索与猎奇。 行走在山
野里感到口渴肚饿,摘摘野果尝尝野草也是常有的事。 只不过有一天一人碰巧
吃到了茶叶,刚开始吃时可能和其他植物的叶子并无不同,微涩、微苦,但嚼着
嚼着发现口腔越发鲜活起来,涩逐渐化开带来生津,苦也慢慢消退变成甘甜。 不
仅如此,他或许还感到精神愉悦、振奋、精力比往常充沛了一些。
自此以后,他便记住了这株特殊的植物。 这种独特的经验很快便被分享出
去,茶也便从一株默默无闻的植物,上升为一种药品,成为人们碗里的菜及杯中
的汤水。
现在我们根据茶叶的加工方式将其划分成了六大茶类,通常人们认为绿茶
是最先出现的。 绿茶是一款完全不发酵的茶,其最核心的工艺是杀青,目的就是
利用或蒸或炒的方式,让鲜叶温度尽快提升到八十度以上,在这个温度叶子当
中的“酶”会大量失活毁灭,少了这种酶,叶内的茶多酚就不会进一步发酵,茶叶
也保持了其本身鲜绿的姿态。
杀青完毕后有的会揉捻,目的是做出标准优美的外形,将茶汁揉出附着在
叶子表面,这样冲泡时容易出味。 最后一步是干燥,进一步烘托茶叶香气,经过
充分干燥的茶叶也适宜长期存放。
作为江南历史名茶,苏州代表特产,每年春茶时节一到,各种碧螺春的广告
和产品就开始在各类媒体和市场上纷纷露脸。 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
品质上乘的洞庭碧螺春茶叶。
洞庭(山)碧螺春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基本上定义了洞庭碧螺春的产
区:苏州西部丘陵山区,包括的洞庭东山系太湖半岛、洞庭西山系四面环水的全
岛,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带,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碧螺春是绿茶的一种,所有按照碧螺春工艺制作的绿茶,都可以叫“碧螺
春”。 也就是说,无论是浙江、四川、云南、安徽,还有台湾,或者到国外如印度,只
要茶农愿意,按照碧螺春的工艺把茶叶做出来,都可以标上“碧螺春”三个字来
卖,绝对是童叟无欺,货真价实!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中国卖的碧螺春都是真的碧螺春。 但只有以苏
州东山、西山(金庭)为原产地的碧螺春,才能被称作“洞庭碧螺春”。 只有这两个
茶产区的碧螺春,才可以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
此外,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除了上述的原工艺、原产地,还
必须得强调一下原树种,就是上面说到的碧螺春群体小叶种。 当地茶农也会在
经营中,根据自己对这个群体小叶种的选择培育,再起一些自己喜欢的名字,如
茶农口中所说的“柳叶条”、“酱板头”、“柴茶”等。
至于四川碧螺春、浙江碧螺春、安徽碧螺春等,虽然也都是碧螺春,但和洞
庭碧螺春相比,仅仅是神似而已,可以说是一场茶界的“模仿秀”,这些也就是一
且将新火试新茶
/江南都市/14
社区版 特刊
文/且久者
1
5
/
江
南
都
市
/
特
刊
社
区
版
般
苏
州
人
所
说
的
外
地
碧
螺
春
,
或
者
工
艺
碧
螺
春
,
上
市
大
多
比
洞
庭
碧
螺
春
要
早
,
价
格
也
会
便
宜
得
多
。
洞
庭
碧
螺
春
茶
的
特
征
是
茸
毛
密
布
,
条
索
纤
细
,
卷
曲
呈
螺
,
色
泽
银
绿
隐
翠
。
有
俗
语
形
容
“
满
身
毛
,
铜
丝
条
,
蜜
蜂
腿
,
银
绿
隐
翠
”
,
即
其
身
有
白
茸
毛
密
布
,
白
毛
是
碧
螺
春
茶
叶
嫩
芽
的
表
现
;
其
质
紧
细
重
实
,
苗
条
秀
气
,
条
索
像
铜
丝
条
一
样
;
其
形
像
蜜
蜂
腿
那
样
弯
曲
,
条
索
呈
螺
旋
形
卷
曲
;
其
色
白
毫
有
光
泽
,
浸
泡
则
呈
鲜
活
的
绿
色
;
其
香
则
清
香
中
带
花
果
香
,
主
要
它
生
长
在
果
园
之
中
以
及
和
洞
庭
的
特
有
水
土
有
关
;
其
味
鲜
爽
回
甘
,
清
香
馥
郁
。
冲
泡
看
它
条
索
紧
结
,
蜷
曲
似
螺
,
边
沿
上
一
层
均
匀
的
细
白
绒
毛
;
看
它
投
入
半
烫
的
水
中
,
杯
中
犹
如
雪
浪
喷
珠
,
慢
慢
舒
展
成
一
芽
一
叶
;
看
它
汤
色
碧
绿
,
春
染
杯
底
,
细
细
的
绒
毛
在
水
中
悬
浮
,
弥
漫
。
把
碧
螺
春
干
茶
从
罐
中
取
出
,
放
置
在
赏
茶
荷
上
的
茶
叶
有
如
睡
美
人
一
般
等
待
唤
醒
。
这
是
你
与
它
的
第
一
次
相
遇
,
放
慢
呼
吸
,
静
静
观
赏
。碧
螺
春
的
冲
泡
是
简
易
的
,
玻
璃
杯
拿
来
,
放
点
茶
叶
加
点
水
就
好
,
省
却
壶
碗
杯
碟
的
磕
磕
碰
碰
,
待
客
既
方
便
随
意
,
又
不
失
体
面
。
热
水
一
冲
,
随
即
出
汤
,
这
是
你
与
它
的
第
二
次
相
遇
,
是
“
雨
过
天
青
云
开
处
,
者
般
颜
色
做
将
来
”
。
碧
螺
春
是
绿
茶
中
的
娇
而
贵
者
,
冲
泡
时
切
不
可
用
太
高
温
的
开
水
,
而
是
要
待
其
冷
却
至
8
5
℃
左
右
,
使
用
玻
璃
杯
,
是
为
了
便
于
欣
赏
茶
汤
颜
色
和
茶
叶
在
杯
中
的
沉
浮
变
化
的
美
妙
过
程
。
第
一
种
冲
泡
的
方
法
,
称
为
上
投
法
。
所
谓
“
上
投
法
”
,
就
是
杯
子
里
先
加
入
水
,
后
放
茶
,
这
样
做
主
要
是
因
为
碧
螺
春
茶
叶
非
常
细
嫩
,
先
放
茶
会
被
过
高
的
水
温
破
坏
品
质
。
核
心
产
区
的
碧
螺
春
采
用
上
投
法
冲
泡
,
茶
叶
有
“
落
水
沉
”
的
现
象
,
当
碧
螺
春
投
入
杯
中
,
茶
即
沉
底
,
瞬
时
间
“
白
云
翻
滚
,
雪
花
飞
舞
”
,
清
香
袭
人
。
沉
水
的
速
度
反
映
了
茶
叶
的
身
骨
重
实
度
。
这
是
因
为
洞
庭
碧
螺
春
的
密
度
略
高
于
水
,
所
以
会
缓
缓
下
沉
,
从
上
至
下
在
水
里
舒
展
开
,
非
常
具
有
美
感
。
虽
不
能
以
此
判
定
茶
叶
是
否
来
自
洞
庭
山
,
却
让
许
多
低
等
级
的
外
山
茶
漏
了
陷
,
而
后
者
恰
恰
是
穿
着
“
洞
庭
碧
螺
春
”
的
外
衣
在
市
场
上
走
的
大
多
数
。
与
上
投
法
相
对
的
是
中
投
法
和
下
投
法
,
而
这
两
种
手
法
的
选
择
,
则
依
据
茶
叶
品
质
而
定
:
对
于
条
索
松
展
的
、
级
别
低
一
些
的
茶
,
则
可
采
用
中
投
法
,
沸
水
冲
入
杯
容
量
三
分
之
一
,
待
水
凉
至
8
5
-
9
0
℃
左
右
投
茶
,
然
后
轻
轻
摇
晃
茶
杯
,
使
茶
叶
充
分
浸
润
,
同
时
散
发
茶
香
,
最
后
再
沿
杯
边
注
水
至
七
八
分
满
。
还
有
一
种
“
高
级
”
的
泡
法
。
事
先
准
备
好
:
公
道
杯
、
玻
璃
杯
、
茶
荷
、
水
盂
、
茶
匙
,
以
温
水
清
洁
并
提
高
杯
的
温
度
,
再
以
沸
水
滚
烫
杯
身
,
慢
转
杯
身
使
杯
身
的
上
下
温
度
一
致
,
将
洗
杯
水
到
入
水
盂
之
后
,
复
将
8
5
℃
左
右
的
热
水
倒
入
杯
中
约
七
八
分
满
,
用
茶
匙
把
干
茶
轻
轻
拨
入
杯
中
,
欣
赏
茶
叶
从
水
的
顶
部
慢
飘
下
去
在
水
中
伸
展
的
过
程
,
俗
称
“
茶
舞
”
。
茶
需
趁
热
饮
用
,
喝
至
剩
1
/
3
茶
汤
时
,
再
加
开
水
冲
泡
,
这
样
前
后
茶
汤
浓
度
较
均
匀
。
饮
其
味
,
头
酌
色
淡
、
幽
香
、
鲜
雅
;
二
酌
翠
绿
、
芬
芳
、
味
醇
;
三
酌
碧
清
、
香
郁
、
回
甘
,
真
是
其
贵
如
珍
,
宛
如
高
级
工
艺
品
,
不
可
多
得
。
品
饮
春
天
是
一
年
四
季
的
第
一
个
季
节
,
绿
茶
像
极
了
春
天
。
春
天
里
最
美
的
景
致
该
是
河
岸
上
的
一
排
杨
柳
吐
出
了
嫩
黄
的
芽
,
在
细
微
的
寒
风
中
摇
曳
着
它
娇
小
的
身
姿
。
春
天
里
最
丰
盛
的
食
物
也
是
地
里
新
挖
出
来
的
野
菜
,
山
中
刚
冒
出
的
笋
尖
,
或
是
枝
头
刚
探
头
的
椿
芽
。
哪
怕
只
是
最
简
单
的
凉
拌
,
吃
到
嘴
里
也
是
满
口
的
新
鲜
自
然
。
若
是
用
一
个
字
来
形
容
绿
茶
的
滋
味
,
我
想
该
是
鲜
。
苏
轼
有
首
词
写
得
好
:
“
雪
沫
乳
花
浮
午
盏
,
蓼
茸
蒿
笋
试
春
盘
。
人
间
有
味
是
清
欢
。
”
那
一
口
清
澈
的
液
体
浸
润
过
口
腔
后
,
抚
慰
了
沉
睡
了
一
个
冬
季
的
干
枯
味
蕾
,
残
留
在
口
腔
里
的
物
质
欢
快
跳
动
,
打
开
了
唾
液
腺
的
阀
门
,
仿
佛
一
口
泉
眼
被
重
新
唤
醒
。
明
白
这
一
点
,
也
就
懂
得
为
什
么
新
鲜
上
市
的
碧
螺
春
卖
得
如
此
之
贵
了
。
碧
螺
春
在
嗅
觉
上
给
人
带
来
的
愉
悦
,
来
自
于
在
其
入
水
之
后
散
逸
出
来
的
奇
妙
香
气
。
茶
叶
的
香
气
,
是
茶
叶
之
所
以
能
广
受
青
睐
的
原
因
之
一
,
毕
竟
“
香
甜
”
的
味
觉
享
受
才
是
大
家
所
追
求
的
。
茶
叶
香
气
物
质
是
茶
叶
中
由
嗅
觉
感
知
到
的
有
香
味
的
物
质
的
总
称
,
茶
叶
中
所
含
香
气
物
质
的
种
类
和
多
少
,
主
要
受
茶
叶
的
品
种
和
制
茶
方
式
的
影
响
。
茶
叶
的
香
气
,
是
由
其
本
身
树
种
决
定
的
、
并
最
终
由
其
制
作
工
艺
的
精
良
程
度
表
现
出
来
的
。
与
其
他
的
绿
茶
相
比
,
碧
螺
春
的
香
气
是
卓
然
不
同
的
,
它
带
有
淡
淡
的
花
果
香
,
这
是
相
对
具
象
的
说
法
,
人
们
对
花
、
果
的
共
识
度
高
,
相
类
似
的
香
气
容
易
分
辨
,
有
或
没
有
,
喝
的
人
自
有
论
断
,
不
易
引
导
与
辩
说
。
洞
庭
山
是
个
花
果
之
乡
,
一
年
四
季
中
花
果
不
断
,
碧
螺
春
茶
叶
后
便
有
枇
杷
,
杨
梅
,
板
栗
,
橘
子
,
梨
子
,
桃
子
等
农
作
物
,
四
季
花
朵
不
断
,
茶
树
与
果
树
间
种
,
吸
果
香
,
花
窨
茶
味
,
所
以
碧
螺
春
茶
叶
具
有
特
殊
的
花
朵
香
味
。
“
既
生
瑜
何
生
亮
”
的
龙
井
也
带
有
自
己
标
志
性
的
独
特
香
气
,
典
型
者
如
炒
豆
香
、
板
栗
香
等
,
然
而
,
炒
豆
香
或
板
栗
香
却
是
来
自
于
工
艺
,
不
论
茶
青
原
料
如
何
,
只
要
遵
循
这
套
工
艺
制
作
,
杀
青
和
辉
锅
的
锅
温
偏
高
一
些
,
几
乎
都
能
做
出
这
类
香
气
。
换
句
话
说
,
炒
豆
香
、
板
栗
香
的
“
茶
设
”
更
加
亲
民
,
它
不
仅
限
于
最
核
心
的
西
湖
产
区
,
而
是
浙
江
龙
井
、
甚
至
说
是
龙
井
茶
共
通
的
茶
设
,
门
槛
不
高
,
容
易
达
到
,
也
容
易
维
持
。
反
观
洞
庭
碧
螺
春
的
花
果
香
,
必
须
满
足
茶
园
位
置
、
花
果
套
种
的
茶
园
环
境
、
茶
树
品
种
、
采
摘
时
间
、
采
摘
天
气
和
制
作
工
艺
等
条
件
才
会
出
现
。而
有
清
晰
浓
郁
花
果
香
的
碧
螺
春
,
大
多
属
难
得
的
精
品
等
级
了
。
碧
螺
春
的
“
茶
设
”
太
高
也
太
过
具
体
,
把
饕
客
的
胃
口
勾
上
了
天
,
一
旦
没
了
花
果
香
、
或
者
花
果
香
的
清
晰
度
不
足
,
其
“
茶
设
”
便
转
瞬
崩
塌
。
而
口
感
,
则
来
源
于
茶
汤
。
我
们
通
常
形
容
茶
汤
的
口
感
,
用
顺
滑
、
柔
顺
等
词
汇
,
这
是
基
于
触
觉
上
的
直
观
感
受
。
茶
汤
进
入
口
腔
,
给
予
我
们
口
腔
的
感
受
的
一
个
综
合
性
的
形
容
,
就
叫
做
“
口
感
”
。
茶
汤
的
口
感
,
与
茶
树
树
龄
、
制
作
工
艺
、
醇
化
时
间
有
关
系
。
一
个
口
感
好
的
茶
,
都
脱
离
不
了
以
上
的
三
种
因
素
。
树
龄
越
长
,
口
感
越
好
;
制
作
工
艺
越
恰
当
,
口
感
越
好
;
醇
化
时
间
越
长
,
口
感
越
好
。
这
就
是
茶
汤
口
感
的
秘
密
———
这
对
于
一
款
茶
的
价
值
,
有
比
较
大
的
影
响
。
滋
味
应
是
茶
叶
的
魅
力
所
在
。
我
们
通
常
形
容
茶
汤
的
滋
味
,
用
的
是
浓
郁
、
寡
淡
等
词
汇
。
滋
味
,
顾
名
思
义
,
在
于
“
味
”
。
故
而
,
滋
味
是
味
觉
的
体
现
,
是
茶
汤
进
入
口
腔
之
后
,
对
于
我
们
味
觉
的
冲
击
产
生
的
表
现
的
集
合
。
茶
汤
滋
味
的
浓
与
淡
,
与
茶
叶
里
的
有
效
可
溶
性
内
含
物
质
丰
富
程
度
有
关
系
。
我
们
一
般
可
以
这
样
理
解
,
跟
茶
叶
的
产
地
有
关
系
,
即
“
山
场
”
。
譬
如
说
,
我
们
都
说
东
山
或
西
山
的
碧
螺
春
好
,
说
狮
峰
、
梅
家
坞
的
龙
井
好
,
说
正
岩
区
的
岩
茶
好
,
说
桐
木
关
的
红
茶
好
,
说
凤
凰
山
的
单
丛
好
等
等
,
却
不
会
说
碧
螺
春
、
龙
井
、
岩
茶
、
红
茶
或
单
从
等
等
如
何
如
何
好
,
总
是
要
加
上
产
区
名
作
为
前
缀
。
见
微
知
著
,
道
理
就
在
这
里
。
产
区
越
好
,
茶
叶
的
茶
汤
滋
味
就
越
浓
郁
,
它
的
价
值
也
就
越
高
。
这
便
是
茶
汤
中
滋
味
的
秘
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