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的苏州杂志
发布:2024-07-14 08:53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 /叶正亭
1995年,中国著名作家,《苏州杂志》主编陆文夫先生在苏州十全街上开办了一家茶酒楼,取名老苏州,门口有副对挺有趣。上联:天涯来客茶当酒,下联:一见如故酒当茶。他为这家茶酒楼还创作了一个广告语,也挺有趣,全文如下:小店一爿,无啥花头。无豪华装修,有姑苏风情:无高级桌椅,有文化氛围。可以称这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广告语。就如同1988年陆文夫创办苏州杂志,他为这个杂志提的“三个不登”的广告语也很有趣:不登赤膊女人,不登吓人怪怪,不登商业广告。一代文豪,作品写得好,杂志办得好, 连广告语也创作得与众不同。
一代文豪在生命最精彩的时段,同时锻造了两件大作,一件是可以看的杂志,那就是《苏州杂志》。另一件便是老苏州茶酒楼,陆文夫称其为是可以吃的苏州杂志。
两件大作,在陆文夫先生精心呵护下,都枝繁叶茂,茁壮成长。很可惜。老苏州茶酒楼的主理人陆文夫先生的小女儿因病逝世,又过了几年,陆文夫先生也因病逝世。《苏州杂志》在后继者的努力下,还是办得红红火火,而苏州茶酒楼经过几次易主,最终还是关门大吉,让老苏州们一直心存怀念。
时光到了2024年,在苏州市领导和苏州市文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老苏州茶酒楼交新梅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重新打造。经过5个月的呕心沥血,于2024年6月初重新亮相,进入试营业阶段。
我是6月8日,也就是全国高考第二日,端午节前二日来到苏州十全街,走进新开张的老苏州茶酒楼,没想到这里竟是里三层外三层,人头攒动,全是人。一楼到3楼近200个座位全部坐满了人。茶酒楼外小花园的候座椅,飘窗阶上的软垫也全部坐满了人,这场面确实是久违了。
我从一楼走到三楼,又从三楼走到一楼,每个包间我都看了,每个散桌我都瞧了,不停地有熟人和我打招呼,来的很多都是怀情之人,重温旧情,走进大家梦中的“壶中岁月”。
什么叫茶酒楼?茶酒楼与菜馆饭店有什么区别?我以为茶酒楼不仅可以喝酒吃菜,也可以喝茶吃点心,比如早茶、下午茶,而苏州就是缺少可以吃早茶的地方。陆文夫先生开办茶酒楼,本意是能让老苏州们既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也可以喝酒品菜,甚至还可以写写画画。我记得最早的“三面厅”放了两张桌子,一张圆桌喝酒品菜,另一张方桌,叫书画案桌,放了文房四宝。新开张的老苏州茶酒,主人告诉我,准备24小时营业,早茶、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我说很期待。苏州,美食天堂,应该有这样的场所。
不论是酒店还是茶酒楼,三大核心最重要,一是品种与质量,二是环境,三是服务。
新的老苏州茶酒楼环境不错,新梅华公司重新装修,动了大手术,基本风格还是老苏州,但嵌入了一些国际风、民国风,比如几扇彩色玻璃窗很出彩。软装更出彩,不仅有字画,有书架,还挂了几个当年老苏州茶酒楼装菜用的青花瓷盘。可以说一步踏入,便有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我特别关注墙上有一镜框,里面陈列的是老苏州茶酒楼的十大名菜,特意拍了照片,录之。十大名菜:蟹粉狮子头,糟溜鱼片,手作非遗豆腐花,泡泡馄饨草鸡汤,响油鳝糊,美味酱方,蜜汁火方,清熘虾仁,黄焖河鳗,松鼠鳜鱼。我说的三大核心中,好吃是关键,是硬道理。但当年的老苏州茶酒楼的十大名菜放到今天,用现代人的健康学、营养学的观点来审视,就值得商榷了。比如苏州菜肴中大名鼎鼎的响油鳝糊,有一次,我看到一对年轻人在某饭店点了这道菜,服务员端菜上桌,将满满一壶滚烫的油往盆子里面浇,看得两个年轻人张大了嘴,没敢吭声。最后离桌的时候,这盘响油鳝糊竟没有动过一筷子。陆文夫办老苏州茶酒楼时,推出的10道名菜,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而我们这个时代又发展很快,用今天的嘴巴来品尝从前的名菜,我不无忧虑,所以我向新茶酒楼提出,可以适当时候搞一个新10大名菜评选。如果不搞评选,也可以以点击率为依据,点击率越高,说明食客越喜欢。
按照我的口味,我从新梅华、江南雅厨的菜单上近200道菜品中和点心单上,选出我心仪的新10道名菜。如下:清熘虾仁,松鼠桂鱼,姑苏桂花肉,红烧青鱼划水,清蒸白鱼,椒鲜露肥牛,碧螺春奶酪,罐罐番茄酸汤牛腩,园林方糕,老汤面。推荐理由:清熘虾仁保留并居首。苏州人请客吃饭,冷菜过后的头道热菜一般都选虾仁,不论是碧螺虾仁还是清风三虾,为啥呢?因为虾仁在吴语中与“欢迎”谐音,一道虾仁有欢迎之意。松鼠桂鱼,尽管我本人对其油炸、偏甜,有点异议,但目前食客还十分欢喜。有些外地食客到苏州,都说松鼠桂鱼是苏州的头号菜,而且年轻人很喜欢,那就得尊重保留。位居二。和松鼠桂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一道姑苏桂花肉,也是酸酸甜甜,也是外脆内柔,但原料是猪肉,从前叫咕噜肉,做了改良,觉得很不错。苏州是江南水乡,鱼肴理应多推荐,所以我新推荐了两道鱼肴,清蒸白鱼和红烧划水。划水是青鱼尾巴,所有的鱼中,只有青鱼的尾巴,可以做划水菜。我隆重推荐。从前苏州人是不吃牛肉的,现在不同了,很多菜馆都以一块牛肉作为招牌菜,我在新开张的老苏州茶酒楼吃到一款“番茄酸汤牛腩”,印象很深,无论是器皿还是口感都是一级棒的。我同时推荐了椒香露肥牛。十道菜肴,有两道是牛肉。要与时代同行,与年轻人同行。奶酪是洋食材,加盟了碧螺春,颇有新意,有江南的味道。至于点心,我当然首推一块方糕和一碗汤面,方糕加入了园林元素,更有苏州特色。汤面,用了红汤,苏州人称阳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