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画出中国味
王鹏总是穿得特别整齐利落,说话慢条斯理,有如一位从业多年的内科医生······写到这儿,你一定就能猜到他笔下作品的题材与风格了吧?是的,他正是以其严谨而充满静气的笔触,潜心描绘着苏中地区的人文与风景,并因此成为影响全国的钢笔画家代表。
符号,于科学、于艺术都是沉淀与提炼的结果。王鹏笔下的人物、景观已然成为纯粹而高级的符号。这些符号亦已被生活在苏中地区的人们所检验,更成为远离家乡一一苏中的游子们关于家乡的记忆点。符号,是取舍与再创造之所得。王鹏笔下的取舍与再创造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首先是表现题材与内容。苏中地区历史悠久、文明深厚,仅仅扬州画派就有说不完的故事,要想找到代表性的题材绝非易事。为此,查阅文献就成了王鹏首先要做的功课,这份苦差事仅仅靠艺术家的激情是不能胜任的。它需要艺术家像学者一样钻进书房进行缜密的素材梳理,找出纲目。大量的文字与图片资料搜集完成了,创作才有出处、有依据。再者就是,有着完美主义倾向的王鹏,偏偏又不愿意被动地拷贝资料,以加、减法入画的精神贯穿其创作的始终。加法,旨在使有限的画面承裁尽可能多的文化信息;减法,旨在去掉图片及自然物像中无关主题的繁琐细节,使画面简洁明快、虚实相生。细细品读王鹏作品,你会发现他笔下理性而合理的点画排列恰如数学般准确又如诗歌般时时洋溢出迷人的韵律!
钢笔画,严格地讲是“外来物种”。但是,王鹏的钢笔画却有着浓浓的中国味,彰显着极强的写意性。钢笔画当素描来画其实不难,难就难在像王鹏这样以钢笔为语言工具进行抒情描绘与意境表达。可以说,正是这一难点考验了王鹏,却又成就了王鹏。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老师,王鹏必须具有极强的基本功,还必须是个多面手。恰恰就是这么多维的语言结构,使得王鹏的作品有着丰富而鲜活的个性面貌。在他的作品中,跨界的绘画语言被不动声色地完美融合了。这或许自觉、或许自发的贯通,体现了王鹏深厚的学养与文化修为。
作为王鹏的同道、同乡,我对他心存感激与敬畏。感激他,以自己寸管之笔为我们可爱的家乡立传;敬畏他,数年寒暑中默默地做好了一件事,一件自己认为值得去做的一件事。这也让我想起了他的先祖---影响全国的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他从先人血液里相承而来的那份执着,让他终于修成正果!我要为王鹏点赞!
曹俊- 旅美艺术家于纽约
王鹏,江苏泰州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钢笔画联盟会员,泰州市侨联书画院理事,(北京)学苑出版社签约钢笔画家,现为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美术教师。
画家小传
2013年9月钢笔画《水乡》等被《中国邮册》收录制作成邮票和邮品。 2013年11月钢笔画《脊梁》荣获“第六届全国钢笔画展”优秀奖; 2014年12月25日,上海《文汇报》中国书画专栏刊登钢笔画《家乡的“会 船节“》、《超越梦想》。钢笔画《延安颂》被该报主编黄家骧先生收藏。 2015年中国文联机关刊物《中国文艺家》第6期以“泰州美术的新骄傲”为题6个版面介绍了王鹏和他的钢笔画。钢笔画《沐浴阳光》已被《中国文艺家》总编向阳先生收藏。 2015年8月钢笔画册《苏中古韵》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并全国发行; 2015 年9月应邀携55幅钢笔画参加“扬州建城2500周年”城庆展。 2016年1月应邀在扬州个园举行‘古韵扬州’个人钢笔画展。 2016年9月在姜堰博物馆举办”苏中古韵”古建筑钢笔画个人展。 2016年12月8日泰州市姜堰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决定设立“王鹏钢笔画艺术工作室”。
2016年5月应《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杂志社邀请参加浙江大学校区手绘长卷活动;2017年手绘钢笔画长卷(局部)登上了《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第5期杂志封面。2017年1月钢笔画《家乡的会船节》荣获“全国首届新钢笔画网络展览”优秀奖。2017年2月钢笔画《溱潼古槐》等8幅钢笔画作品被收入上海文汇出版社的《中国当代书画家精品鉴赏 墨苑•第三卷》。2017年9月15日-17日应邀携20幅钢笔画参加“2017江苏(南京)版权贸易博览会”。2018年4月《家乡的古槐》荣获“全国第二届新钢笔画网络展览”优秀奖。2018年6月《家乡的会船节》《家乡的古槐》入选“2018中国(义乌)新钢笔画优秀作品展”。2018年11月《家乡的会船节》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新钢笔画学术展”(共100幅),12月25日在上海国际民间艺术博物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