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衮祖龙点腊夜

发布:2025-02-15 09:35    来源:长三角时讯
文 / 高世荣  摄 / 黄治秀
 
“呼——哗——”,天公拽着硕大无朋、黑如墨染的夜幕,从东方地平线来到西方地平线。当天地连接线严丝密缝地重合的时候,天公像完成任务似的,松了一口气,如脱兔般溜之大吉了。世界,好像一下子静下来。
夜幕压着云幕,云幕顶着夜幕。黑黢黢,野茫茫,漆染四郊,华灯初上。在这腊月二十六日夜,寒冷的北风从郎川河大堤吹过来,吹到了南岸的飞鲤镇横闸村陈家村。梧桐香樟瑟瑟发抖,游人缩起脖子,我赶紧捂住外衣。
突然,鼓声冬冬,喇叭嘟嘟,人声嚷嚷。只见一条巨大的祖龙,全身流光溢彩,从村中急遽奔驰而出,飞向前方。村民空宅而出,随之来到了郎川河河滩。得到“陈家村玩龙灯”消息的人们,还在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所有的目光一齐投向焦点。夜越来越深,为何脸却越来越明亮?风越吹越紧,怎的人却越来越温暖?目的地升起了堆堆篝火,天空上燃放了朵朵烟花。火衬烟花格外美丽,烟花带火异常亮堂。
这不是高潮。当乡绅贤士为祖龙的眼睛“点光”以后,看吧,衮衮祖龙翻转飞舞,腾挪跳跃,让人眼花缭乱,心旌摇荡。人们再一次欢呼雀跃,不由自主地挪步朝前,恨不得自己下场舞一回。火龙把大堤照得熠熠生辉,河水不可遏止地沸腾起来!这才是高潮……
为何叫祖龙?什么是“点光”?为何到河滩地祭祀?这里还有故事呢。
受环太平洋季风影响,郎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安之若素。但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据邓拓《中国救荒史》统计,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旱灾共1074次,平均约每3.3年便有1次。很久以前,这里发生大旱,赤地千里。但是,陈家村却安然无恙。村里的粮食生产能够自足。因此,当受灾的人群背井离乡逃荒的时候,陈家村的人,虽然日子过得勉强,却没有人外出。有一个因偷盗而受到责罚的流浪汉,听说陈家村没有干旱,来到这里要饭。陈家的一个大户,时常接济他。有一天,老爷不在家,家中由媳妇掌管事务。流浪汉再来要饭,媳妇看不惯他好逸恶劳,不理解公公为何嘱咐自己对懒人大发慈悲,便杏眼圆睁,把流浪汉骂走了。这一骂,尝下恶果。汉子被骂后,觉得颜面扫地,心怀不满,寻机报复。汉子有一个优势,就是时间多。他经过观察,发现陈家村之所以旱涝保收,是因为有一个苍龙在庇护着这里。每隔三五天,苍龙就会从天而降,来到一里开外的郎川河河滩的“白鱼地”——人称老龙潭喝水。一天夜里,汉子手持偷来的板斧,在老龙潭守候。果不其然,苍龙又来喝水了。汉子手起刀落,一下砍断了龙头。潭水迅速退隐,一会儿,干涸见底。龙头滚落潭中,随水退去,杳不知所踪。龙身留在潭边,蚁啃蝇叮,化为乌有。汉子自知罪孽深重,逃之夭夭。村民由此悟到,苍龙不是喝水,而是在引水——这里与南海是暗通的。为了纪念这个苍龙,感怀它造福于民的大恩大德,经过村老时贤议定,纪念老龙潭,造一个13节的大龙灯,逢时祭祀,代代相传,永不相忘。陈家村的爱龙举动,感动了龙王。他又派来新的苍龙,暗中守护这里。
这个神话故事,得到了真实历史的渲染。郎溪县县志记载,距今不远的1958年和1978年,郎溪发生两次大旱。特别是1978年那次,大旱之中,郎川河断流,唯独陈家村的老龙潭,水流不断。村里人也知苍龙不过是神话而已,不足为凭。但他们宁愿信其有,不负苍天情。他们立下村规,无论村里人远走高飞何处去,只要村里举办龙节,必须赶回来参加。村里男孩,从小要接受舞龙培训,以应不时之需。男孩们不敢数典忘祖,只要村里龙灯协会召唤,就算是千里迢迢,也会不辞辛苦地赶回来,兴致勃勃地舞一回。
村里老人说,这条龙灯从1827年一路走来,迄今已经传了198年。陈家村后人,称这个龙灯为祖龙,也是言之有据、说之成理。这就是祖龙和舞龙灯要到老龙潭祭祀的由来。
神话故事,神乎其神,当然不足为信。但是,我们知道,作为中华民族的后昆,被尊称为龙的传人,倒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古代神话中,龙是江河湖海的主人,是农作物的司雨神。每当天大旱的时候,人们就会对龙顶礼膜拜,求海龙王降雨。这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历史和精神图腾。
龙灯节和舞龙灯活动,始于初汉,盛于唐宋。到了现代,龙作为降雨的吉祥物,人类强调的是欣赏功能,而弱化的是迷信色彩。所以,舞龙灯,便是四乡八岭的最爱。今天观赏到的陈家村龙灯,是龙灯百花园里最古老的龙灯之一。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群众青睐。
此村的龙灯由陈家一、陈家二、陈家三村民自发组建而成。这是一条金色老黄龙,全长八丈九尺七寸,粗一尺三寸,共十三节。它遍体金黄,如谷穗金灿耀目,寓意富贵吉祥。舞灯龙是力气活。灯会全部由身强力壮的男丁担任。该村灯会的标配是,三班小鼓乐,一班大鼓乐,以及龙盘柱,五个大红灯笼,五面三角龙旗,另加会旗和鱼虾灯笼等仪仗器具。人员安排,龙头十人,龙尾五人,其他每节三人,再加前场、后勤、安全员,共九十八人之多。阵容十分壮观。全体舞龙者着装一致,且与龙体相配;舞珠着红装,且与龙珠相配。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点光”仪式。所谓“点光”,就是“画龙点睛”的意思。龙灯舞起来前,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持毛笔,笔尖蘸少许公鸡鸡冠上血,点在龙眼处,龙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网上称为“开光”。不可否认,“开光”具有满满的仪式感。根据抖音介绍,外地也有为狮子“点光”的。这就是“点光”小插曲。
陈家村龙灯赓续传统,玩三年歇一年,足迹遍及远村近邻。他们拜名望、玩灯场,精诚团结、接力打拼、共同舞出好时代、好心情、好村名,是闻名遐迩的表演团队,为群众节假日打造一道富丽的景致,缔结一段浓浓的乡愁。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刚才的“点光”仪式,舞龙只是小试牛刀。何况,站在大堤看表演,毕竟是雾里看花。“庐山真面目”到底如何?祖龙长什么样儿?怎样玩法?带着这些好奇,我饶有兴趣地跟着参观人群,往回走,来到村里专设的龙王庙前,观看主场献艺——
黑夜给了陈家村静谧的深邃感,全村门窗透出来的灯光把腊夜装点得明亮时尚。在村子南边龙王庙的水泥操场上,合上全部电闸,各个角落都睁开了大而亮的电眼。它们掀开笼罩在陈家村的黑夜的盖头,让人们一睹“新娘子”尊容。这时,从龙潭归来的祭祀队伍与聚集着百名表演“祖龙”的队伍,合并一处。他们个个身穿华丽的演出服,服装上缀着五角星的国旗图案,显得精神饱满,意气风发。高昂激越的唢呐响起来了,喧嚣的锣鼓不甘寂寞地呼应唢呐的节点,用音乐“哆来咪发”七拍乐谱的节奏,把繁复的乐器之声,整理成天籁的妙音。烟花礼炮适时地冲天而起,它们把璀璨的花朵,送到广阔无垠的夜空,极尽错综变化之妙,绽放开来,又徐徐地落下,消失在茫茫夜空中。此起彼伏,乐此不疲。多面彩旗,高高地昂起斑斓的身影,和北风缠绵在一起,拂拂飘扬,扩大气场。大小和形状不一的灯笼,四处张扬地射发出代表民意的暖色调。几百名村民和来客、现场直播工作者,把龙王庙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千言万语汇成一个最强音:今夜陈家村,不是过年,胜似过年,太美啦!
2012年,陈家村为了纪念南海龙王,自发地筹集资金,在外地热心人的赞助下,建起了这座“南海龙王大殿”。殿面坐西朝东,殿体高大敞亮,有三间之多。隔壁是“九莲禅寺”,也有三间居室。殿前露天操场建在池塘的水面上,有好几百平米;连接大殿的西北方,有围墙守护;东南面临池塘水面处,有栏杆拱卫。表演现场,可容几百人观看。
表演开始。一十三节“祖龙”,长如巨蟒,动如脱兔,从龙王庙里,以“风扫千军如卷席”的姿态,飞奔而来。它的虾形龙头,稍稍隆起,扁平圆滑,成流线型与龙身相连;额头上插着四面标有“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字样的黄红黑蓝小彩旗;一双经过“点光”后的大眼,像要鼓出来似的,炯炯有神;龙嘴锻造成饕餮大口,上下颚对称长出两颗獠牙,着力表现龙主宰万物,傲然于世,凛然不可冒犯的威武龙颜;而最下方的一袭龙须和嘴上方高高伸展的两个触须,须尖顶着两个红色彩球,不断来回颤动,则显得生动活泼,灵气活现;龙身,均以上等混纺布料蒙好,黄底红边,龙鳞则是彩笔描绘,与龙头匹配;龙尾设计成美人鱼鱼尾形,婀娜多姿,蜿蜒流畅。不得不说,与他乡高昂鹅头造型龙灯相比较,其造型不落窠臼,画工美观大方,色彩烂漫而不失典雅,选用的多是轻便的优质材料,做工可谓精雕细琢,体现了陈家村人对龙的热爱和尊敬。这简直就是笔者见过最美的龙灯,没有之一。
第一场戏,表演“天下太平”;第二场戏,表演“五谷丰登”。这两折戏,有共同特点,就是陈家村人表达“迟暮尔尔,烟火年年”“祈盼太平,岁月静好”的愿望。随着主持人一声“开始”的号令,龙头前站立的领舞,手持长柄顶起的龙珠,大开大合地左右、上下摆动,前后穿花,回旋往复。顶着几十斤重的舞龙头人,不甘落后,贴近龙珠上下飞舞,龙身随之如草遇风,所向披靡,节节起伏,波澜壮阔,引得观众阵阵喝彩。唢呐声尖细清脆,好像在指挥锣鼓等“武场”乐队好酣畅淋漓地挥洒激情。舞龙队踩着鼓点,玩遍了东南西北方。虽然一场下来,队员在寒冬腊月也是汗冒雨淋,但是,换人队员无缝对接,整个表演,显得一气呵成,不露痕迹,展现了陈家村人良好的素养和高超的专业表演技能。令人叹服,刮目相看,叹为观止。
第三场是单腿跪地“低架子”戏,第四场是脚蹬窄面板凳的“高架子”戏。这两折戏是表达对村里回乡探亲的乡绅贤士的欢迎和爱戴之意。虽然难度加大了,但是,舞龙的套路无异,恕不赘述。
北风刺骨地吹,风力不减反增。观众感觉冷风直灌衣领,身上起鸡皮疙瘩。但是舞龙队员却是兴高采烈,汗水涔涔。从祭祀到表演,前后四个小时的舞龙活动,把健儿们累坏了。舞龙落下了帷幕。龙王大殿前,灯光渐次熄灭,人们依依不舍地缓缓散去。寒冬腊月,风有点冷,但在精彩的人间喜剧面前,寒风显得狼狈不堪。那四处游走的欢乐灯牌,那随时挥舞的魔幻令旗,那热气腾腾的灯火场面,是值得一看的风景。那万乐齐奏而发出的各种美妙的音符,是值得一听的“人间哪得几回闻”的韶乐。而舞龙表演,更是触目惊心,让人刻舟求剑般难忘,令人发出“不虚此行”的喟叹!
笔者坐车回到了县城家里。不知怎的,陈家村的舞龙活动影像,却在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舞台上优美动听的唢呐旋律,余音不绝于耳。晚上,我做了个梦——那个虾头黄身、魅力四射的祖龙,变化无穷地翻转着,旋转着,越转越快,最后竟然离开地面,腾空而起,好像一朵祥云高高地上升、上升,缩龙成寸地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