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味是清欢

发布:2019-02-19 19:39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和许多人对苏州的感觉一样,“舒坦”两个字可以全然概括在苏州过年的感受。在苏州过年,你似乎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明与现代——随着时代的进步,春节习俗大多简化,过节方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最重要的是,春节观念不再被礼数、关系所绑架。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你能感受到烟火气,但它一点都不呛人。
相比其他地方,苏州过年期间的繁文缛节少了点。同为东部沿海地区,王喜来的处境就大相径庭,春节回家过年,就像是一道伴随终身的期末考试题。亲戚之间规矩感强,不仅处处有讲究,拜年时候还得一板一眼地照着规矩走,按辈分、年龄的顺序,从大到小拜年。稍微“失礼”,轻则被骂,重则翻脸。
相同的情景在苏州却显魔幻——当你还在苦思着下午拜年得带什么时,有些人正全家收拾着出国旅游的行李。趁着大年初一到初七的一周长假,举家出行,游山玩水,成为苏州人过年的新潮流。他们或是与时俱进,释放春节忙碌的双手,跟着年轻一代举家四处游玩;或是找上自己的老友,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一刷朋友圈,不是长辈们九宫格式的游玩照,就是惨遭父母“抛弃”的留守青年生存惨况。
而留在家里过年的,许多春节习俗也化繁为简,除了腊八节之前少数人要特地到西园寺领一碗暗含祈福意味的腊八粥,就只有时代筛留下了最为重要的“年廿八,洗邋遢”。这全因苏州人对春节期间仪式感的差异化认识——对他们而言,仪式感并非礼节堆砌而成的,而是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尽享节庆之乐。
就拿拜年这件事情来说,比起“循礼”,苏州人更看重“欢聚”。若是“聚”的目的以其他形式达成了,那么“上门拜年”这一形式也无需过于拘泥,可灵活变通。
另外,在苏州过年,整体而言规矩感会淡一些,来自长辈方的压力和约束也会相对少一些,一个春节下来,应酬的对象只是从客户变成了家里亲戚,而应酬的时间,也大多是在晚上,即便是白天也只是午餐时间,至于其他的时间则完全是自己的,可以随意地支配:大年三十和朋友逛花市、大年初一跟朋友在奶茶店里合照、年初二晒跟朋友看电影的电影票……
年轻一代有年轻一代的玩法,年长一辈有年长一辈的欢乐,各有各的娱乐,彼此互不干扰。
而即便过年,苏州人依然务实。与网上各地攀比年夜饭,动辄以捆为单位发红包的视频相比,苏州人的春节可以说是与他们的性格一样——相当实在了。当别省朋友在朋友圈诉苦,一到过年市场只卖最贵的鳜鱼,各家各户用餐桌上的菜肴进行着“隐形较量”时,苏州人看着眼前只比往常丰盛一点的年夜饭(换言之平常的日子也是如同过年一般丰盛滋润),为两地的差异颇感诧异。
即便是春节期间,苏州人也不爱大肆铺张:年夜饭只管“饱”,不比“多”;礼物只讲“心意”,不图“攀比”;红包只求“彩头”,不搞“花头”。而喝酒,放心,苏州人绝不会以喝倒别人或者自己为目的,敬酒归敬酒,喝多喝少随意,量力而行。
从餐桌到年货,再到细微之处,时刻体现着苏州人的一贯作风——看心不看金,不看重排场,只看重诚意。同样的道理,放在“红包之争”上同样说得通,他们的观念中,与其打肿脸充胖子,还不如让红包回归本质:用来祝福对方,添份喜庆。
苏州真的没有“年味”吗?若说苏州没有“年味”,街头上热火朝天的迎春气象又似乎使这一说自相矛盾——苏州中心的人满为患、各大商场卖场的红红火火、石路观前的熙熙攘攘、葑门横街菜场的水泄不通……“年味”似乎无处不在,它甚至变成了一抹红,出现在街头巷尾,那些红红火火的年货,突兀又显眼地提醒着春节的到来。
走在苏州街头,不难感受到人情之暖。相识之人路上相迎,直接原地聊上半个小时;邻居照面常常会给对方送上一罐采芝斋的糖果、一盒叶受和的糕点。表面“年味”似乎变淡,但实质上人情味仍浓。
苏州的“年味”,就像是隐于巷口深处的桂花,乍一看你并不能发现它的存在,待微风吹起,你才闻到一缕桂花香。“年味”并非没有,而是藏在街头巷尾、犄角旮旯之中。又或是变了种味儿,藏在了那些新的潮物潮语当中。
苏州的春节有无年味,这点因人而异。像每年在外地老家和苏州之间两地跑的小蒙,他就觉得苏州的春节并不够味。在乡下,家家户户大门敞开,来往的远方亲戚只要经过,都能进来一坐。但在城市,公寓楼的防盗门、少有往来的陌生邻居,都让新年索然无味。
与小蒙不同,新婚燕尔、第一次留在苏州老公家里过年的方小娴,却觉得苏州的春节更有年味。她说苏州过年是自由的,但人们的感情却是更亲近的,人们不会用习俗、规矩为绳,强行将彼此拉近,而是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这种距离感,反倒让彼此的关系、弥足可贵的春节时光生出一丝“美”来。
至于土生土长的洪磊,则觉得苏州的年味并不体现在串门走亲戚上,而更多体现在人们有着非常多样、各不相同的选择,有的人喜欢热闹,他便可以趁着亲戚朋友同学都在且闲,往来于各个“场子”之间,有的人习惯清净,他可以趁着大把的空闲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或喝喝茶,或听听昆曲评弹,或到文庙寻摸一番玉器古玩……不一而足。
尽管对于“苏州有否年味”,人人各持己见,但有一点,在苏州度过春节的人却是交口称赞——苏州的过年氛围更为轻松、自由和惬意。缺乏仪式感、不讲排场、不重礼节……似乎随便摆出一点就能作为“苏州没有年味”的铁证,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却何尝不是对闹心春节的一种“减负”。
当某些地方将礼节与情谊本末倒置,当人被感情、血缘、习俗给绑架,当大家听见“春节”如闻“春劫”,各大公众号还纷纷发布《春节自救指南》之时……苏州的春节文化就显得轻松而自在。抛开了繁文缛节、沉重的规则感和铺张攀比心理后,苏州人更在乎的并不是春节是否张罗周密,或者礼数是否做足,而是关注春节与团聚本身,关注要如何更为快乐、更为尽兴地享受春节时光、团聚时光。
这种春节文化,就像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所酿成的一般——它与这座城市的性格一样,显得包容、开放、自由、务实。
就正如方小娴所说:“苏州的春节是自由的,但人们的感情却是更亲近的。恰到好处的距离,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弥足可贵的春节时光生出一丝“美”来。”我想,这不仅是苏州春节的动人之处,它同样也是苏州这座城市的动人之处。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