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 55 号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 杭州前世传奇

发布:2019-07-28 13:19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长三角
良渚! 2019 年 7 月 6 日, 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 43 届世界遗产大 会上,审议通过将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第一 次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申遗就获得成功,或许正说明了良渚古城遗址的特 殊性。考古学家苏秉琦曾称良渚是“最古老的杭州”。 那么它到底有多早呢? 良渚文化距今 5300-4300 年,比中国最早的朝代夏朝要早几百年。 古城内 莫角山土台的总土方量与古埃及的大金字塔相当,可以看出良渚文化不仅 早,而且已经是可以兴建巨型工程的强大文明。 国家文物局评价良渚遗址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 的地区之一”。 高大的宫殿台基,完整的城墙遗址,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 以及数以千计象征权力与信仰的精美玉器,提醒着人们,早在 5000 年前, 中国已经进入早期国家形态。 一处古墓,一些美玉,一片宫殿……半个多世纪以来,“良渚”抽丝剥茧 般吐露自己的秘密。 而直到本世纪初巨无霸城墙的现身,人们这才结束了 “盲人摸象”的探索,它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堪称“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实至名归。 中国最早的宫城 良渚首先是一个地名,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旧称良渚镇)。 良渚文 化正是因为发现于此,才按照考古学惯例以发现地命名。 1936 年,生长于良渚镇的西湖博物馆馆员施昕更主持发掘了家乡的古 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并且在日寇侵略、杭州沦陷的动荡时局中 出版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的初步报告)》一书。 这一发现,让 世人有机会认识沉睡于地下数千年的良渚文化。 1959 年,良渚文化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正式命名。 1986 年,反山大墓被发现,出土了大量种类辨识度高、纹饰持续一致的 玉器,证明了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文明的存在。1987 年,瑶山遗址考古发掘出 祭坛遗迹。 随着时间推进,良渚文化一点一点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2006 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展开考 古发掘。 此时,良渚遗址群已发掘出一百多处遗址,规模宏大者如反山大 墓、莫角山建筑基址,都足以证明良渚文化的成就之高、发展之纯熟。 但是, 考古队的这一次发掘才真正令人震惊———良渚古城发现了。 良渚古城,形象地说,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也是规模最大的史前宫 殿区,有着中国最早的三重城市格局。 良渚古城占地面积相当之广,其由皇 城、内城、外城组成,这和后世都城,几乎一样。 古城遗址有个莫角山宫殿 区,它位于良渚王国的中央,占据了古城 1/10 的面积,堪称中国最早的宫 城。 是良渚人创造了中国最早的三重城市格局,这在之后五千年的中国都 城发展史上,也成为了主流,对于中国城市建设史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权利与信仰中心,其规模宏大、遗存类型 复杂、内涵丰富,其遗产的整体价值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 祭坛)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要素共同承载。 空间布局上以城址为核心,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分布于城址东北约 5 公里的瑶山以及城址内的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卞家山等台地,城址北面 2 公里至西面 11 公里范围内则分布着外围水利系统。 与此同时,城址内外分 布着大量各种类型的同期遗存,与城址形成了清晰可辨的“城郊分野”的空 间形态。 良渚古城遗址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 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 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并以其时间早、成就高、内容丰富而展现出长江流域 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良渚古城遗址所展现的“水城”规划格局与营造技术,反映了人们在湿 地环境中创造的城市和建筑特色景观, 特别是作为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工 程,外围水利系统在工程的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也展现出世界同期 罕见的科学水平,展现了 5000 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 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世界最早的防洪水坝系统 虽然依山傍水,但良渚并不是一个完美适合人居的地方。 聪明的良渚 人开始动脑筋了,建水坝,堵洪水——— 中国的水利史,要从 4000 年前著名的大禹治水,向前延伸 1000 多年, 到良渚时期。 良渚的水利系统是“证据确凿”的。 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区、 山前长堤区共同构成的外围水利系统……考古学家确证了良渚古城外围 中国第 55 号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 杭州前世传奇 水利工程,目前共发现 11 条水坝。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 水利系统,蓄水量相当于 3 个西湖,也是世界最早、且同时期 规模最大的防洪水坝系统,堪称“世界第一坝”。 良渚人将古城选址在平原地区中地势相对较高的低丘 集中分布的区域,同时通过城墙的修建以及城内大规模的堆 筑, 使得良渚古城不至于面对苕溪干流所引发的严重水患, 有效地避开了雨季里东苕溪上游 1430 多平方公里积水盆地 中的洪水威胁,良渚人又全力以赴地在 52 平方公里的积水盆 地中兴利除弊,建造了一套彪炳青史的水利工程。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与古城周边及城内水网相互连 通,发挥着防洪、运输、调水、灌溉等功能,充分展示了良渚人 精妙的治水智慧与超强的水利工程设计、组织、实施能力。 这 一水利工程的选址极为合理,建造时又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 的特征,将一系列的山体进行改造,填堵一些山谷的出口,使 用现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最小干预原则,达到治水功能的最 大化,造就延续千年的璀璨的史前文明。 中国最早的刻字石器 甲骨文距今 3000 多年,是文字的成熟阶段。 但是在甲骨 文之前,其实还有着起源和过渡时期。 考古学家们在良渚文 化分布地区,发现了不少刻划符号的陶器:有的类似花、鸟、 龙虾、鳄鱼、毛毛虫的形状,还有的类似甲骨文刻符陶罐。 目前,良渚文化共发现 700 多个、340 余种刻画符号。 但 有一些良渚人,刻下的不是单个符号,而是“一句话”———有 多个刻画符号组合排列在一起,具备文字的功能特征,可视 为原始文字。 比如在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一块残石钺上,发现 了 6 个符号连成的“一句话”,这是中国最早的刻字石器。 也 正是通过对这些原始密码的解读,据考古专家的估算,良渚 古城住了约 2 万人口,而良渚王国内竟然有着大型粮仓,储存 的稻米约 20 万公斤。 神仙工艺 良渚玉器 良渚古城是中国最早以玉器为载体的礼制社会。 高级工 匠们几乎把最高超的技术, 放在最高端的材料和内容上,比 如代表神权的玉琮(刻有神兽图纹),还有象征军事指挥权的 玉钺。 一块良渚文化刻鸟立高台符玉璧,不仔细会觉得没什 么大不了,但近看再找角度看,竟能看到 12 点钟方位有一只 鸟站在高台上。 玉是贵族阶层享有的稀缺资源,良渚古城的统治者正是 垄断了玉器资源,才得以号令四方,发展出规模庞大的城市。 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今天的太湖平原,又成为了中国最发 达、最富足的地区之一。 良渚也终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开始 被世人熟知。 良渚文化因玉器而彰显其精彩雅致,亦因玉器更令人觉 得神秘莫测。 良渚人精心制作的玉器里,珍藏着他们的精神 世界。 良渚人的信仰,他们的虔诚,都雕琢在那些晶莹的玉器 上。 良渚人的希冀,他们的情怀,都包容在那些精美的玉器 里。 在暗淡的光线下,良渚玉器上密密匝匝的阴刻细线条会 变作阳纹纹饰,变成两阴夹阳的纹饰。 良渚玉工微刻出的旋 纹,全都采用的是这种“阴夹阳”的技法,这是难上加难。 良渚玉器器形繁多,主要有璧、琮、钺、冠状器、三叉形 器、锥形器、柱形器、半圆形器、环、镯、璜、玦、串饰和带钩 等,以礼玉为主,也有人、蛙、鸟、鱼、龟、蝉等象形雕刻品。 很多玉器上还雕刻有细腻的纹饰,而且多采用微刻方式表 现,技艺精湛,以雕刻神人兽面像最是神秘,也最是引人关 注。 良渚玉器的研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学界对不少玉器的 形制与用途,玉作工艺,特别是纹饰意义的探讨,随着新发现 的不断积累越来越深入。 良渚人琢玉、用玉、崇玉的文化还传播到邻近地区文化 中,甚至向南、北辐射极远,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良渚人 的崇玉传统还影响到后来三代的礼制文化,良渚文化创制的 玉礼器亦成为夏商周玉礼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良 渚文化是中华文明始源之一。 为什么是良渚? 为什么发掘 82 年后, 良渚古城遗址才正式启动申遗程 序? 因为除去动荡时局的干扰,良渚文化的内在信息量实在 太过庞大。 八十多年的时间对于梳理良渚文化,研究大大小小的良 渚文化遗存的内在联系来说,远远不够用。 良渚文化属于新 石器时代,其分布范围大致在以太湖平原为核心地带的今苏 南、上海、浙北地区。 自发现以来,考古学家们对这一文化共 同体的研究从未中断, 背后需要做的系统性工作体量巨大。 考古工作的推进又不断丰富信息。 因此,2018 年 1 月 26 日,良渚古城遗址(包括 14.3 平方 公里的遗产区和 99.8 平方公里的缓冲区) 正式申报 2019 世 界文化遗产。 这距离良渚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推荐进入申遗预 备清单已 14 年之久,距离首次发掘更是过去了 82 年。 此外,良渚古城的发现使得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有了更加 强而有力的证据,也增强了良渚申遗的底气。 传统上认为,中 国文明起始于商代(大约公元前 1600 年),黄河流域是文明的 摇篮。 然而,良渚古城的发现有力冲击了这一观点。 另外,建立这么一座城池,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 据推 算,如果动员 10000 人在农闲时间建造,要用将近 30 年才 能完成。 而且提供在工程进行期间所需的食物饮水等补给 也 要 兴 师 动 众 。 良 渚 古 城 四 周 还 有 修 建 于 距 今 约 5000- 4850 年的水利工程,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 遗址,也是已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 那么良渚 时期必然已经出现了有组织的社会动员,才能支撑如此规 模的工程。▲良渚遗址出土玉器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