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莫奈遇见墨竹: 看苏博镇馆之宝如何“对话”印象派
发布:2025-09-14 08:23 来源:长三角时讯
特展“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自7月15日开展以来备受大家的喜爱,由于部分展品对温湿度等环境要求较高,因此苏州博物馆西馆已于9月1日进行了第二批展品轮换,先让我们重温下这一批“下班”的展品。

柯九思等 七君子图 卷
元(1271—1368)
纸本,墨笔
苏州博物馆藏
此图集元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安、张绅、吴镇等六人所画墨竹而裱于一长卷中,其中柯九思两帧,其余五家各一帧。画中墨竹或丛竹烟笼,或老干斜出,或为龙角,或为纤竹,或作推篷,或如凤尾,形态万千而逸笔横出,堪称一部具体而微的元代墨竹简史。竹,青翠挺拔、清雅脱俗,自有虚怀若谷之气,故而历代文人赋予其虚心有节、坚忍不拔的“君子”形象。此卷恰有七帧,暗合“竹林七贤”之意,足证文人群体对隐逸先贤优游林泉的向往与推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极大影响了后世的园林营造,成为文人雅园不可或缺的造景元素。过云楼旧藏,2009 年顾笃琨捐赠。

文俶 花卉图 册
明(1368—1644)
绢本,设色
青岛市博物馆藏
文俶(1595—1634),字端容、兰闺画史,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玄孙女,文从简之女,后嫁赵宧光子赵灵均为妻。工花卉草虫,所见幽花异卉、小虫怪蝶,信笔点染,鲜妍生动。兼绘仕女人物,皆精妙绝伦,堪当明清闺秀画家之翘楚。本图册共十开,画家以工笔精细绘出秀石、土坡及各种野外奇花异卉吸引各色蝴蝶、草虫前来采芳的景象。所绘蝴蝶草虫栩栩如生,花草设色鲜丽雅致。

夏 钱塘观潮图 团扇页
南宋(1127—1279)
绢本,设色
苏州博物馆藏
此图采用“之”字形构图,实左虚右,以怒潮一线斜出而沟通前后。近岸山峦林木蓊郁,现楼阁一角,又有六和塔矗立其中,描绘简略但不随意。中景江面潮水翻腾,波澜壮阔,接天巨浪翻涌而来,有排山倒海之势,江面有游船往来。远岸群山连绵,时隐时现,更添画面辽阔之感。左方树梢款署二字,因绢本破损,仅余一“夏”字依稀可辨。中国拥有诸多大江大河和广袤的海域,伴随造园观念的发展,江涛、海潮这类声势浩大的自然现象逐步演化为以“涛声 / 潮音”“听涛 / 观潮”命名的声景名胜,化入古典园林之中,成为重要园景品题。园林亦如此画,千里之境尽收咫尺之内,以小现大,引发无限的山水想象。

吴天章制“龙宾十友”墨
清(1644—1911)
苏州博物馆藏
(展期8月19日-9月14日)
吴天章,名倬,字天章,号暗然室主人,生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是清康熙、雍正年间(1662—1735)徽州休宁派的制墨高手,尤其擅长制“集锦墨”。吴墨的特点是构思奇巧、色彩夺目,且风格多变、形式多样,观赏性极强。全套十锭,尺寸各异,有长方形、砚式、竹简式、琴式、镇纸式等。墨面雕筑阳石、梦笔生花、丰城双剑、开卷有益、宣和御砚、古竹策等图文,款署“吴天章摹”“天章”等。各墨锭巧妙地拼装组合,合装于一黑漆盒中,盒面彩绘《博古图》,篆书填金“龙宾十友,结契文房,金兰胶漆,既坚且芳”,钤“倬印”“天章”印。此套墨制作精良、髹彩绚丽,反映了清初集锦墨的工艺水平。何澄及其子女捐赠。

曹素功 千秋光墨
清(1644—1911)
苏州博物馆藏
展期(9月16日-10月23日)
曹素功(1615-1689),原名圣臣,字素功,以字行,号荩庵,肆名艺粟斋,安徽歙县人,清代四大制墨家之首。曹氏早年潜心科举仕宦之途,因不遂心愿,便返乡以制墨为业,最初借用名家吴叔大的墨模和墨名,深得其造墨秘法,故自名为“艺粟斋”,以示对吴氏“玄粟斋”之追慕。随着曹素功墨品的日渐精良,其名声亦渐远扬,墨业更加兴旺。此套8锭集锦墨,均长方形,满身金皮,两面通雕游云纹和卷云纹。墨面上中开框,有长方形和圭形,框内分别阴文篆书填青“桓圭”“信圭”“躬圭”“蒲壁”“穀壁”,下各钤阳文方印两方,如“如柱石而不挠”“公守之”“直立而不屈”“侯守之”“梢屈而不倨”“伯守之”等。墨背阴文楷书填青“千秋光”,下阳文行书“歙曹素功监制”。合装于红漆盒中,盒面描金仙鹤、祥云等图案。“千秋光”原是明末休宁著名墨工吴叔大制作墨名,取义“垂以千秋,用光宝石”。